天安门
在今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原为明、清皇城之正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初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改名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间,通高33.7米。整个天安门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基座上,下面墩台高10米。城楼重檐飞翘,雄伟壮丽。天安门前环金水河,有跨河石桥五座,即外金水桥。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北京市区中心。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始建,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改今名。城楼系双层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通高34.7米。城台建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红墙黄瓦,巍峨壮丽。城楼下有金水河,河上有五座汉白玉石拱桥,称为金水桥。桥前为天安门广场。城楼门洞前后各有汉白玉雕成的华表一对。城楼前还有两对雄健的石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此举行,是新中国的象征。其图形为国徽组成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 安 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