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隗山
一名大騩山。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密县:“有大騩山,潩水所出。”《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四年(538),东魏侯景攻广州(治今河南鲁山县),未拔,闻西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行洛州事卢勇请进观形势, “乃帅百骑至大隗山,遇魏师”,即此。
古山名。又作大騩山、具茨山。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东南。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卢勇擒西魏仪同三司程华于此。
一名大騩山。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密县:“有大騩山,潩水所出。”《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四年(538),东魏侯景攻广州(治今河南鲁山县),未拔,闻西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行洛州事卢勇请进观形势, “乃帅百骑至大隗山,遇魏师”,即此。
古山名。又作大騩山、具茨山。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东南。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卢勇擒西魏仪同三司程华于此。
西汉始元五年 (前82) 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北凉亭河 (古名仙田铺)。东汉废。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宿松县北。属庐江郡。东汉废。
①即今辽宁丹东市元宝区六道沟街道办事处。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安东县:“县城西南村屯六道沟等十七处。”②即今吉林龙井市。《清史稿·地理志》延吉府:官商路,“南六道沟达和龙”。1950年延吉县迁治
隋开皇三年 (583) 置,属鄜州。治所即今陕西富县。《元和志》 卷3洛交县: “洛水之交,故曰洛交。” 大业三年 (607) 为鄜城郡治。不久改为上郡治。唐复为鄜州治。元省入鄜州。古县名。隋开皇十六
在今陕西蒲城县南二十里。《汉书·宣帝纪》:宣帝少时,“常困于莲勺卤中”。宋敏求《长安志》卷18蒲城县:东卤池“在县南二十里……唐大历十二年东池生瑞盐, 后敕禁断, 盐不复生”。即“卤中”。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 (前521),“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杜注: “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齐
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西北。东汉改为建平县。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南。三国魏为建平县。
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七十里。上承澺水 (今洪河),东出为铜水、富水 (今堙) 等注入淮河。周围三十里。今堙。《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平五年 (188),“遣下军校尉鲍鸿讨葛陂黄巾”。《晋书·石勒
西汉以番阳县改名,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波 阳县东北古县渡镇。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孙权于此置鄱阳郡。三国吴赤 乌八年 (245)徙治吴芮故城 (今波阳县)。晋属鄱阳郡。南齐复为郡治,梁为吴州治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琼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寻属崖州。龙朔二年 (662) 属万安州。唐末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今海南省万宁市南,属万安州。唐末废。
又作岭营、林谿、岭谿、领谿。治所即今西藏浪卡子县东南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