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津
即大阳关。一作太阳津。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后汉书·邓禹传》:建武元年(25),邓禹围安邑,“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即此。
古黄河津渡。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古称茅津,汉后因地属大阳县,故通称大阳津。南岸当今河南省陕县西北。东汉建武元年(25年),邓禹围安邑,更始遣将樊参渡大阳欲攻禹;唐宝应元年(762年),史朝义据洛阳,肃宗征回纥兵自陕州大阳津渡河进讨朝义,均指此。近代称大阳渡,俗称上河头。《通志》:下阳与上阳相望,由下阳至上阳必由大阳渡,即此。
即大阳关。一作太阳津。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后汉书·邓禹传》:建武元年(25),邓禹围安邑,“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即此。
古黄河津渡。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古称茅津,汉后因地属大阳县,故通称大阳津。南岸当今河南省陕县西北。东汉建武元年(25年),邓禹围安邑,更始遣将樊参渡大阳欲攻禹;唐宝应元年(762年),史朝义据洛阳,肃宗征回纥兵自陕州大阳津渡河进讨朝义,均指此。近代称大阳渡,俗称上河头。《通志》:下阳与上阳相望,由下阳至上阳必由大阳渡,即此。
①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分梁国置山阳国,立梁孝王子定为山阳王。武帝建元五年(前136)改为山阳郡,治所在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辖境相当今山东巨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鱼台以西
即今吉林汪清县南新兴乡。图佳铁路经此,也是兴宁铁路的起点站。
又名谷鹿洲、軥洲。 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百花洲西南南塘湾外。《水经·赣水注》: “赣水又径谷鹿洲,即蓼子洲也。旧作大艑处。” 《寰宇记》 卷106南昌县: “蓼洲在城西一里。两洲相并,水
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北三十里霍山上。《资治通鉴》:南朝陈太建八年(576),北周伐齐,“使永昌公椿屯鸡栖原”。又齐主“分军出汾水关, 自帅大军上鸡栖原”。皆此。在今山西省霍州市东北霍山高平处。《北齐书·后
①明置,属南川县。在今四川南川市西南四十里南平镇。②即今云南禄丰县西南南平关。明洪武十六年(1383) 置土巡检司于此。
亦名万顷池。战国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建成都城取土成池,在四川成都市北十里凤凰山东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其筑城取土,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岁池是也。”《新唐书·地理志》 成都县:“北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南文英乡。旧名文英隘,亦曰文英堡。清设守备驻此,雍正十年(1732)改设都司。
①十六国前凉张骏十二年(335)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市西)。《元和志》卷40:沙州“盖因鸣沙山为名”。辖境相当今甘肃安西县以西,新疆吐鲁番以东地。不久废。②十六国西秦置,治所在乐都县(今青海乐
即岭南第一楼。在今广东广州市惠福西路北侧五仙观内大殿后的坡山顶。始建于明洪武七年 (1374)。中悬青铜大钟,铸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因击钟为夜禁信号,故名大禁钟,为广州现存最大的古钟。
金太宗升会宁州置,治所在会宁县(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以东,牡丹江、老爷岭以西及长白山以北地。金末废。金太宗升会宁州置,治会宁县(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为金都。辖境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