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鄣山
古三天子鄣山主峰。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六十里,南接歙县,东接浙江临安县界,为县境镇山。《山海经·海内南经》:“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郭璞注:“今在新安歙县东,今谓之三王山,浙江出其边也。”《寰宇记》卷104绩溪县:“三天子都山,一名玉山,在县东南八十里”,指此。《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大鄣山在“县东六十里。高五百五十仞,周百五十里,一名三王山。《祥符图经》云,即三天子鄣山”。
古三天子鄣山主峰。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六十里,南接歙县,东接浙江临安县界,为县境镇山。《山海经·海内南经》:“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郭璞注:“今在新安歙县东,今谓之三王山,浙江出其边也。”《寰宇记》卷104绩溪县:“三天子都山,一名玉山,在县东南八十里”,指此。《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大鄣山在“县东六十里。高五百五十仞,周百五十里,一名三王山。《祥符图经》云,即三天子鄣山”。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荆山应在今陕西境内。但后人亦有人认为在此者。《元和志》 卷6湖城县: “荆山,在县南。即黄帝铸鼎之处。” 《明一统志》卷29河南
即今广西博白县西南七十里沙河镇。明置巡司于此,清为沙河寨巡司。
①南朝梁太清中置,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叠溪古城。《元和志》 卷32翼州: “梁太清中,武陵王萧纪于蚕陵旧县置铁州。” 寻废。②唐渤海国置,属中京显德府。治所在位城县(今吉林敦化市西南
北宋置,属平泉县。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八十里同福场。
即今江苏高淳县东下坝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在东坝东十里处另建新坝,名下坝。镇以坝名。
又名翁山。即今浙江东部舟山岛。《元和志》卷26明州鄮县: 翁洲 “入海二百里,即 《春秋》 所谓甬东地也……其洲周环五百里,有良田湖水,多麋鹿”。宋后限指今舟山岛东部 一山峰。即今浙江舟山岛。《元和郡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威楚县置,为楚雄府治。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云南卷上: “威楚,酋名。更威为雄。” 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1916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改设楚雄市。古
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居于平阳 (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尧为其部落领袖。
①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九鼎山“高三里,周十里。宋时出银铅,今废”。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86大理府:宝泉山“又名九鼎山”。《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
清康熙四年 (1665) 改广宁府置,属奉天府尹。治所在锦县 (今辽宁锦州市)。辖境初西起山海关,东到辽河。光绪时统有今辽宁锦州、锦县、绥中、盘山、义县、北镇及锦西、兴城等县市地。1913年废。清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