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通县

大通县

①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大通卫置,属西宁府。治所在白塔城(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民国《大通县志》卷2:“盖县名大通,原自宋时筑城于浩亹河上,名曰大通城,后遂名其河为大通河。清雍正初筑城于此,始复因河而名其卫,继且因河而名其邑。”民国初属甘肃西宁道。1928年属青海省。1958年移治桥头镇,即今县治。1985年改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置,属吉林省依兰府。治所在崇古尔库站(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三站乡)。《清史稿·地理志》大通县:“东有大通河,县以此名。”三十四年(1908)改属黑龙江省。1914年移治岔林河口(今黑龙江省通河县),改名通河县。


古旧县名。(1)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大通卫置,治白塔城(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属西宁府。1913年属西宁道。1985年改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置,治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三站乡。属吉林依兰府。三十四年改属黑龙江兴东道。宣统元年(1909年)属绥化府。1914年因与青海省大通县重名,改名通河县,并移治岔林河口(今通河镇)。属绥兰道。


猜你喜欢

  • 宛朐

    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宛朐。” 即此。秦置宛朐县。亦作冤句。

  • 平夏城

    北宋绍圣四年(1097)筑,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黄铎堡古城址。《宋史·章楶传》:绍圣四年(1097),“帅四路师出胡芦河川,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之阴。二旬有二日成,赐名平夏城、灵平砦”。

  • 信都县

    ①秦置,属巨鹿郡。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汉高帝元年 (前206) 项羽改为襄国县。②西汉置,为信都国治。治所即今河北冀州市。东汉为安平国治。三国魏为冀州治。北魏为长乐郡治。隋大业初废入长乐县。唐初复置,

  • 严镇场

    清长芦盐运司十大盐场之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同居村。清于此设盐场大使驻守。民国年间废。

  • 百宁县

    西魏改南棘阳县置,为黄冈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南。北周废。古县名。西魏改南棘阳县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南。为黄冈郡治。北周废入新野县。

  • 云南中卫

    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清康熙七年(1668)废。

  • 石门障

    当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新城乡昆都仑河谷南口东前口子村古城。《汉书·地理志》 五原郡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 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西汉筑,在今内蒙古自

  • 巴县

    ①北周武成二年(560)改垫江县置,为巴郡及楚州治。治所即今四川重庆市。《元和志》卷33巴县:“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因以为名。”隋开皇初为渝州治,大业三年(607)为巴郡治。唐武德

  • 普城县

    唐末改黄安县置,属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宋作普成县。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普安县。

  • 合水

    ①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府河注入岷江处。《晋书·李势载记》:东晋永和三年(347), 桓温“次青衣,势大发军距守,又遣李福与昝坚等数千人,从山阳趣合水距温”。即此。②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大渡河注入岷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