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城
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6昌邑县“都昌城”条下:“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俗为大营、小营二村,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
②即大莹城。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1滨州:大营城“故丁河口也。金人尝屯兵于此”。
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6昌邑县“都昌城”条下:“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俗为大营、小营二村,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
②即大莹城。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1滨州:大营城“故丁河口也。金人尝屯兵于此”。
即今湖南茶陵县东北二十五里腰陂水之西腰陂镇。明崇祯 《长沙府志》 作腰陂。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茶陵州图作腰陂墟。
即今湖北郧西县东南金花砦村。《方舆纪要》 卷79郧西县: 金花砦 “在县东南四十里”。
明置,属路南州。在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东北和摩。
亦作龙赖县。唐贞观十二年(638)置,属笼州。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东北。唐末废。古县名。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东北。属笼州。唐末后废。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又名蒲昌海。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 不周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注于泑泽,即经所谓蒲昌海也。”即“蒲昌海”。《水经注·河水》:“
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博生 (原宁都)、宜黄、广昌三县析置,驻麻田 (今江西宁都县北麻田)。后迁东山坝小源 (今江西宁都县北小源)。1934年11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3年由博
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县坝乡。清光绪《黔江县志》卷2:县坝场在“县东三十里,通咸丰道”。古石城县治此,古城遗址尚存。
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属台湾府。治兴隆庄(今台湾高雄市北左营区)。乾隆五十三年(1788)移治今高雄县(凤山市)。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县废。②1919年改东兰土州同置,属广西
即今广东江门市东北外海镇。清道光《新会县志》卷4:“墟市”有外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