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奇武卒社地。清康熙末年汉人入垦,种植水稻。咸丰间在今建成区平阳街附近辟一公用大晒谷场,闽南语称“大稻埕”,后演变为地名。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奇武卒社地。清康熙末年汉人入垦,种植水稻。咸丰间在今建成区平阳街附近辟一公用大晒谷场,闽南语称“大稻埕”,后演变为地名。
又名肺山、地肺山。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南。《续汉书 ·郡国志》: 弘农郡弘农县 “有枯枞山”。又 《刘玄传》 注引 《东观记》 曰: “徐宣、樊崇等入至弘农枯纵山下。” 即此。
清置,在今新疆温泉县西,博尔塔拉河南岸。道光 《新疆识略》 卷11: 雅玛图卡伦,“此小卡伦东至鄂托克赛哩安达拉卡伦一百四十里”。
隋开皇初建,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四里庙街。《新唐书·地理志》 济源县: “有济渎祠、北海祠。” 《明一统志》 卷28怀庆府: 济渎庙 “在北海庙南,祀北渎大济之神。天下有四渎,而济渎最著”。现存殿宇六十
即今河北曲周县东北二十五里北龙堂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曲周县图:东北有龙堂镇。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大关。清雍正《浙江通志》卷86:“附关有桥曰北新,故以名关。”为杭州城北门户,商旅辐凑,明成化中设户部分司驻此。清设千总驻防。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明成化中,设户部分司驻此,清设千总驻防
唐广德二年(746)改延安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延长县。宋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下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属延安市。面
唐天宝元年(742)改燕州置,治所在辽西县(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乾元元年(758)复为燕州。
在今湖北大冶市西。《晋书·地理志》 鄂县: “有新兴、马头铁官。” 《水经·江水注》: “庾仲雍 《江记》 云,谷里袁口,江津南入,历樊山上下三百里,通新兴、马愿二冶。”
在今河北沧县南三十八里狼儿口村。《元史·河渠志》: 延祐三年 (1316) 七月,“沧州言: 清池县民告,往年景州吴 〔桥〕 县诸处御河水溢,冲决堤岸,万户千奴为恐伤 〔其〕 屯田,差军筑塞旧泄水郎儿
即今江西乐安县南招携镇。《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招携砦 “在乐安县南。宋绍兴二年,郡守黄炳置以御寇,兼置巡司。明崇祯初,亦置招携砦于水东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