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门山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大石门“在县东四十里。有石高数十丈,对峙如门。中有道,可通行人。又有石横如门限,水经其上,激荡有声。下流十里又有小石门”。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大石门“在县东四十里。有石高数十丈,对峙如门。中有道,可通行人。又有石横如门限,水经其上,激荡有声。下流十里又有小石门”。
①又名汴河、汴渠。《汉书·地理志》 作卞水,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后汉书》始作汴渠,移指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即古鸿沟)。《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二年(69),“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注
①北宋宣和三年 (1121) 改龙泉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龙泉市。南宋绍兴元年 (1131)复名龙泉县。②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义督千户置,属鹤庆路。治所在今云南剑川县南十四里下登附近。明
在今蒙古国东部克鲁伦河边。《元史·太祖纪》:十一年(1216),“丙子春,还庐朐河行宫”。
又名隆兴场。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北二十里龙潭乡。民国《华阳县志》卷4:龙潭寺“在治东北城外二十里。寺内有龙潭,因以为名”。
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唐时邮传所经,亦为迎饯之地。以古大彭国为名。《新唐书·崔彦曾传》:咸通九年(868)庞勋作乱,“囚彦曾大彭馆……勋乃杀彦曾于寝”。
即今浙江建德市东北胥溪。宋 《淳熙严州图经》 卷2建德县: 胥口江 “在州东二十五里。地名胥村,故以名水”。《方舆纪要》 卷90建德县: 胥口溪 “自胥岭发源,三十里至胥口,逆流十里达于江,亦谓之胥口
①春秋晋邑。在今山西榆次市西南二十里。《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知徐吾为涂水大夫。”②即今湖北咸宁市淦河及武昌县金水。《水经·江水注》: “涂水出江州武昌郡武昌县
即战国魏鹿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水经·河水注》: “东岸有故城,险带长河,……今城内有故台,尚谓之鹿鸣台,又谓之鹿鸣城。” 又 《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一年 (386),翟辽奔黎阳
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八十里。《明一统志》卷57袁州府: 萧仙潭 “汇五溪之水。岸有石平坦,石下有泉。相传昔萧史尝休息于此”。
辽置,为榆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金皇统三年 (1143) 属大定府,元属大宁路。明初废。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凌源市西十八里堡。属大宁路。明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