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裁厦门厅改县并易名,为福建南路道治。1914年为厦门道治。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1928年直属福建省。1935年撤销,原城区及鼓浪屿区并入厦门市,禾山区划归同安县。旧县名。1913年由厦门厅改
①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置,属汾州。治所在岭西县(后改吐京县,今山西石楼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交口等县地。孝昌中寄治西河郡,治所当在今山西孝义市西十五里上、下吐京村。隋开皇初废。②东魏武定八年
在今北京市西北海淀区北安河乡徐各庄西旸台山东麓。创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初名清水院,金改为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扩建,改名大觉寺。
即今浙江玉环县东北楚门镇。元、明时为戍守要地。《清一统志·玉环厅》: 楚门所城,“明洪武二十年,汤和筑”。清设把总驻守,属玉环营管辖。即今浙江省玉环县东北楚门镇。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亮祖追
一名汉皋。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明置巡司于此。为中国四大镇之一。清分置仁义、礼智两巡司。移汉阳府同知驻此。咸丰八年(1858)中英《天津条约》开为商埠。古镇名。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明嘉靖中渐成聚落
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一百七十里桥湾村。清雍正十年 (1732) 建,设都司驻守。
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北天平镇。清道光《重修宝应县志》卷7:“天平庄在草积庄,东北去城六十里。”
即今河南宜阳县南三十里白杨乡。清光绪《宜阳县志》卷3《镇集》:有“白扬镇”。1947年河南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宜南县。(1)在江西省瑞昌市东北部,东濒赤湖。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桥
①唐至德元年 (756) 改安定县置,为泾州治。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金大定七年(1167) 改名泾川县。②即保宁县。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电城镇东。《旧唐书·地理志》 作保定县。③北宋宣和七年 (1
又名丁字门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北渔翁岛北侧。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丁字门屿“周围不及里许,并无居民,去西屿头有七八里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