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狐山
①即太胡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张衡《南都赋》:“天封大狐,列仙之陬。”《太平御览》卷43引《南阳图经》:“山有大石如狐。”故名。
②一名大猿山。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舆地纪胜》卷83随州:大狐山“《晏公类要》:在随县。《南都赋》云,天封、大狐即此”。《方舆纪要》卷77随州“随州城山”条下:“大猿山在州西南四十里。亦名大狐山。《志》以为即张衡《南都赋》所云天封、大狐者。”
古山名。又名大胡山、大湖山、壶山。即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白云山。沘水源出于此。清时其下清水河出产马。
①即太胡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张衡《南都赋》:“天封大狐,列仙之陬。”《太平御览》卷43引《南阳图经》:“山有大石如狐。”故名。
②一名大猿山。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舆地纪胜》卷83随州:大狐山“《晏公类要》:在随县。《南都赋》云,天封、大狐即此”。《方舆纪要》卷77随州“随州城山”条下:“大猿山在州西南四十里。亦名大狐山。《志》以为即张衡《南都赋》所云天封、大狐者。”
古山名。又名大胡山、大湖山、壶山。即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白云山。沘水源出于此。清时其下清水河出产马。
①东晋元帝时置,属寻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义熙时废入彭泽县。南朝梁复置,寻废。萧韶封上甲侯即此。②亦作甲县。南朝梁置,为上甲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夹河镇。《南史·孙韶传》:韶“初封上甲县
即今山东临邑县东北宿安乡。清同治 《临邑县志》 卷2: 宿安镇在 “城东北,距城二十五里”。同书又载: 燕王堤 “邑东北二十里宿安店周围有堤。旧传唐太宗征辽宿此,命军士负土筑城,未就,遂名宿安堤。明成
1914年由豫西道改置,属河南省。治洛阳县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约当今河南伏牛山以北,巩义、登封、郏县、平顶山、鲁山等市县以西黄河南岸地区。1927年废。1914年6月由豫西道改名,治洛阳县(今河南
①即今四川昭觉、金阳、布拖等县境之西溪河。为金沙江支流。常隆庆《雷马峨屏调查记》:西溪河“源出孟获山,流经昭觉城东,向南流汇三湾河之水,由打铁坝入金沙江”。②在今云南元谋县西。《清一统志·武定州》: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句章县 (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二里鄞江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鄞县、慈溪、奉化等市县和舟山群岛。武德八年(625) 废。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故句章县置,治今浙江省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北。《清一统志·惠州府》:内洋山“在陆丰县东北六十里。旧名三白山。巨石对峙,循径而入,山涧屈曲。明季贼首杨子亮据此。今居民丛集,改曰内洋”。古山名。在今广东省陆丰市东北。中巨石对峙,循
古水名。又作汧水。即今陕西省西部渭河支流千水。十六国时为羌人所居,称为汧川羌。
在今河北南宫市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4南宫县: 黄路河,“ 《志》 云: 上流自清河县城北流入境,疑即故清河矣。今湮废。其地斥卤,潦水数集”。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与杂多、治多二县交界处。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 “住牧吉独忒地方下隆坝族,距扎武族二百余里。”清末、民初与上隆坝土司
又称报恩山、观音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寰宇记》卷91苏州吴县:支硎“晋高士支道林遁迹,游憩其上,故有此名”。明洪武《苏州府志》卷2:“平石为硎, 山有平石,故因支遁以支硎为号。”山中有放鹤亭、白马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