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沩山
①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南大沩山。《清一统志·南昌府一》:大沩山“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周四十里,西通湖南浏阳,东通新昌,南通萍乡。林木茂盛,昔为盗薮。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同治《南昌府志》卷2义宁州:大沩山“今为同知都司分驻”。
②在今湖南宁乡县西。明嘉靖间,土民屯据于此,为抚臣翟瓒平定。
古山名。在今湖南省宁乡县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梅四保在此起义。山上有密印寺,为佛教禅宗沩山宗的创始地。
①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南大沩山。《清一统志·南昌府一》:大沩山“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周四十里,西通湖南浏阳,东通新昌,南通萍乡。林木茂盛,昔为盗薮。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同治《南昌府志》卷2义宁州:大沩山“今为同知都司分驻”。
②在今湖南宁乡县西。明嘉靖间,土民屯据于此,为抚臣翟瓒平定。
古山名。在今湖南省宁乡县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梅四保在此起义。山上有密印寺,为佛教禅宗沩山宗的创始地。
明置,属复州卫。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37复州卫: 盘谷堡在 “卫东二十里”。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以葛逻禄、悒怛二部置,初隶云中都督府,后改属呼延都督府。为羁縻州。当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唐羁縻州。《旧唐书·地理志》作“那吉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葛逻禄、
北周天和二年 (567) 置,属洪雅县。即今四川洪雅县。隋开皇十三年 (593) 改洪雅县为丹棱县,于洪雅镇置洪雅县。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五十二里英烈村。1949年1月,盘踞安阳的国民党军残部吴景仁率千人袭扰万感村,在区干部徐贵保率领下,民兵四十六人奋起反抗。后退守一座小楼。除五人突围脱险外,余皆壮烈牺牲。1949年后
亦名官岩、冠岩。在今广西阳朔县北。《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甘岩“在县北七十里漓江旁。一名官岩”。《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冠岩“一名甘岩。水石窈曲, 中有甘泉,溢流不竭”。
在今北京城正阳门西南香厂路。元名水淅庵,明改名万明寺。清《日下旧闻考》卷61引谷之麟《重建万明寺碑略》:“京师正阳门外有万明寺,相传为水淅庵故址也。考庵之所由,盖自元季有游僧水淅,道行最高,结茅于此,
唐置,属山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北部。后废。
清置,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四十里。《清史稿·唐希顺传》:康熙三十九年(1700),营官喋巴昌则集列为乱,“复攻围烹坝、冷竹关”。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夷州。治所在今贵州绥阳县北。后属牢州。贞观十六年 (642)废。
即今广东顺德市南桂洲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顺德县南有桂洲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