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山
古名大伍山。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与孝昌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77孝感县:大悟山在“县东北百三十里。高二百余丈,广六里,上有平畴可耕种,其下为狮子岩。一名上界山”。
在湖北省孝感市东北与大悟县交界处。隋称少华山,明于山顶建大悟寺,改今名。又称大伍山、上界山。《太平寰宇记》:“相近有小伍山,两山叠嶂,远望如行伍,俗以为名。”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350米,最高点海拔813米。以石英砂岩和花岗岩为主。多灌木和松、杉、栗树。建有林场和茶场。
古名大伍山。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与孝昌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77孝感县:大悟山在“县东北百三十里。高二百余丈,广六里,上有平畴可耕种,其下为狮子岩。一名上界山”。
在湖北省孝感市东北与大悟县交界处。隋称少华山,明于山顶建大悟寺,改今名。又称大伍山、上界山。《太平寰宇记》:“相近有小伍山,两山叠嶂,远望如行伍,俗以为名。”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350米,最高点海拔813米。以石英砂岩和花岗岩为主。多灌木和松、杉、栗树。建有林场和茶场。
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9徐州沛县: 葛墟岭在 “县东南九十里。《志》 云,岭傍南北通衢,南去徐州洪九十里。明万历中,议开泇河,自县东南四十里马家桥,开微山、赤山、吕孟诸湖起,至葛墟岭下
即五指山。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辽史·地理志》:来州有五脂山。
亦名西川、白马河。即今新疆拜城、新和、库车、沙雅等县境之渭干河。《水经·河水注》:北河“又东径龟兹国南,又东,左合龟兹川”。
即今新疆于田县境之克里雅河。《新唐书· 西域传 · 于阗》: “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河之东有汗弥,居建德力城,亦曰拘弥城,即宁弥故城。”
即今江西南昌县 (莲塘镇) 东北武溪街。清同治 《南昌府志》 卷6: 武溪市 “距 (南昌) 城四十里”。
在今西藏西部,即印度河的上源狮泉河。清 《西藏图考》 卷5: “拉楚河源出冈底斯之北百余里僧格喀巴布山,山高大形如狮子,南麓有池汇诸泉水。” 即指狮泉河源。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北二百六十里,如雪藏布(帕里河)北岸。“曲惹”藏语意为山水。原属西藏阿里扎锡岗举巴扎仓管辖。1958年被印度军队侵占。
南宋置,属广南西路。治所在福州 (即今云南广南县)。民国 《广南县志》: “特磨道,夷语也。…… ‘特’ 为拉,‘磨’ 为牛,‘道’ 即回转,盖其义为拉牛回转。” 辖境约当今云南广南、富宁两县地。元至
即宋之河湖镇。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境。明、清时置巡司于此。
清置,属宁乡县。在今山西柳林县东南四里锄沟村。《清 一统志·汾州府》: 鉏钩镇 “旧多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