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口
①亦作大谷口。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大峪口村。明永乐中置巡司于此。清裁。
②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大峪口村。《清一统志·大同府》:大峪口“在怀仁县西南四十里大峪口村。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县之四峰山”。
③即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东南大峪乡。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咸宁县图:东南有太峪口。又称:大峪铺“在城东南二十里”。
在今山西省怀仁县西南。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之四峰山。为戍守要地,清置关隘于此。
①亦作大谷口。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大峪口村。明永乐中置巡司于此。清裁。
②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大峪口村。《清一统志·大同府》:大峪口“在怀仁县西南四十里大峪口村。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县之四峰山”。
③即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东南大峪乡。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咸宁县图:东南有太峪口。又称:大峪铺“在城东南二十里”。
在今山西省怀仁县西南。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之四峰山。为戍守要地,清置关隘于此。
即今广东鹤山市北古劳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新会县有古劳墟。清属鹤山县,有把总驻防。
清置,属太仆寺。驻地在齐齐尔汉河(今内蒙古丰镇市北饮马河)。乾隆间移马莲渠地方(今河北张北县马蓝渠)。《清一统志·牧厂》:太仆寺右翼牧厂“在张家口西北三百十里齐齐尔汉河。东西距一百五十里, 南北距六十
又名慨口城。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西汉时筑,昌邑王刘贺封于此。《续汉书·郡国志》 刘昭注: 海昏侯国 “在昌邑城”。又名慨口城。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北。西汉时筑,昌邑王刘贺封此。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南古河镇。清康熙《全椒县志》卷3:古河滩“西七十余里”。
亦作木强山。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南木门镇北。《隋书·地理志》 清化县:“有伏强山。”《寰宇记》卷139清化县:“木强山在县北一百步。”
①西晋永兴元年(304)置,属扬州。治所在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宜兴、溧阳二市地。隋开皇九年(589)废。②北魏置,治所在高冢城(今江苏泗洪县西北)。北齐废。(1)西晋永兴元年(304
即今江西宁都县东之东龙。《清一统志·宁都州》:东陇隘“在州东八十里”。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定水镇乡北坡里村。清光绪年间,义和团聚众围攻这里的天主教堂。村名。在山东省阳谷县西北部。属定水镇。人口 1340。此处地势低洼,易积水,四周村民来此耕作,如临下坡,故称此地为坡里。主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礼乐滩的南缘,西距安塘礁22海里。是一珊瑚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北拚素崩那礁。1947年改名阳明滩,以纪念明朝理学家王阳明而命名。
在今湖南衡阳、衡山二县交界处。为衡山主峰。《山海经· 中山经》 郭璞注,谓衡山 “南岳也,俗谓之岣嵝山”。故衡山亦兼岣嵝山之名。《方舆胜览》 卷24衡州: 岣嵝峰 “在衡阳北。《湘水记》:衡山南有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