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安山
亦名长乐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六十里太安场附近。《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长平山“在味江之上。昔杜宇与居人避水其上,城垒居地往往尚在。有大安寺,寺门盖花平老泽路也”。
亦名长乐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六十里太安场附近。《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长平山“在味江之上。昔杜宇与居人避水其上,城垒居地往往尚在。有大安寺,寺门盖花平老泽路也”。
1940年置,为蒙自县治。即今云南蒙自县城。在云南省蒙自县西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蒙自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文澜,人口2万。文澜,意为“文化发达”。元至元以来
即今四川雅安市西南四十里观化乡。清允礼《西藏往返日记》:雍正十二年(1734)十二月,“十一日, 出(雅州)府南门上坡西南行……竞一日之力,仅行四十五里,泥淖颠蹶,而至观音铺宿焉”。
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米兰古城。《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自蒲昌海南岸,西经七屯城,汉伊脩城也。”
①即汉呼蚕水。今甘肃西部陶勒河、北大河。《寰宇记》卷152酒泉县:“呼蚕水,一名潜水,亦名羌谷水,俗又谓福禄河,西南自吐谷诨界流入。”②即今甘肃省黑河及其上源甘州河。《汉书·地理志》张掖郡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①西汉高帝六年 (201) 分云中郡地置,治所在成乐县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清水河、卓资、察哈尔右翼中旗等地。东汉移治善无县 (今山西右玉县南)。辖境缩小
即今广东阳江市东南大海中之大镬岛。《舆地纪胜》卷98南恩州:大镬洲“在州东南”。
又作阿资河卫。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马奇托瓦亚河口以北之地。后废。
北周改武都郡置,治所在将利县(今甘肃武都县东南)。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改武都郡置,治将利县(今甘肃陇南市东南)。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南下博乡。《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912),李存审“引兵扼下博桥”。胡三省注:“漳水径下博县,盖跨漳水为桥。”即此。在今河北省深州市东南古漳水上。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朱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