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门
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名夏门,魏、晋改名大夏门。《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尔朱世隆以尔朱荣见杀,遣其将皆白服来至洛阳郭下索尸,北魏孝庄帝“升大夏门望之”, 即此。
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汉称夏门,魏晋改名。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尔朱世隆以尔朱荣见杀,遣其将皆白服至洛阳郭下索荣尸,北魏孝庄帝登大夏门望之,即此。
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名夏门,魏、晋改名大夏门。《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尔朱世隆以尔朱荣见杀,遣其将皆白服来至洛阳郭下索尸,北魏孝庄帝“升大夏门望之”, 即此。
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汉称夏门,魏晋改名。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尔朱世隆以尔朱荣见杀,遣其将皆白服至洛阳郭下索荣尸,北魏孝庄帝登大夏门望之,即此。
即今辽宁普兰店市东之沙河。《方舆纪要》卷37金州卫:东沙河“在卫东百里,下流入海”。
①北宋置,属镇戎军熙宁砦。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后废。②亦名打班堡。明置,属古浪所。即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安远镇。清初设守备,后改都司。
唐长庆二年 (822) 置,即今福建永春县。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 升为桃源县。唐长庆二年(822年)析南安县西界两乡置,即今福建省永春县。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桃源县。因桃
金置,属咸宁县。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鸣犊镇 “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犊
西晋太康元年 (280) 置,属郁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桂平、武宣、象州等县一带。南齐以后废。
在今黑龙江省宝清县西南,属完达山脉。《清一统志·吉林一》: 诺罗窝集 “在 (宁古塔)城东北四百里”。挠力河发源于此。
即龙首山。在今陕西西安市旧城北。即“龙首山(2)”。
又作讬纥臣水。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新唐书·地理志》 檀州燕乐县:“又北八百里有吐护真河,奚王衙帐也。”即“土护真水”。
即今辽宁抚顺县东北、浑河南铁背山。《清一统志·兴京》: 铁背山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其西为界藩山。上有界藩二城。迤南为吉林崖,我太祖高皇帝以五百人破明兵四路兵数十万众,歼杜松于铁背山 ”,即此。
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俗名神山。《元和志》 卷11掖县谓 “掖水出县南三十里寒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