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夏

大夏

①在我国西北部地。《淮南子·墜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吕氏春秋·适威》:“北至大夏,南至北户。”《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琅邪刻石云:“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②指今山西太原市一带。《左传·昭公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杜预注:“大夏,今晋阳县。”相传为夏墟所在,故名。《史记·秦始皇本纪》:“禹凿龙门,通大夏。”《正义》引《括地志》:“大夏,今并州晋阳及汾、绛等州是。昔高辛氏实沈居之,西近河。”

③即西夏。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④中亚古国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古希腊人称为巴克特里亚,主要指今中亚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原始居民为伊朗人。在古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古帝国时代,大夏都是其所属的一个省。公元前255年,郡守狄奥多德宣告独立,建都蓝市城(今阿富汗巴里黑),最盛时领有北起阿姆河上游,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后国土分裂,势衰。约公元前140年—前130年之间,大月氏渡过阿姆河,征服了大夏。先是以大夏为臣属,后灭大夏,占领了大夏的全部国土。西方记载称此后的大月氏为吐火罗人,他们居住的地区通称为吐火罗,但中国却长期仍称之为大月氏。


古地区名。(1)先秦时代对极北地区的泛称。《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吕氏春秋·适威》:“北至大夏,南至北户。”《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琅邪刻石云:“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2)今山西省太原市周围地区。《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杜预注:“大夏,今晋阳县。”相传为夏墟所在,故称。《史记·秦始皇本纪》:“禹凿龙门,通大夏。”《正义》引《括地志》:“大夏,今并州晋阳及汾、绛等州是。昔高辛氏子实沈居之,西近河。”


猜你喜欢

  • 海驴岛

    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渤海中。《寰宇记》 卷20文登县: “岛上多海驴,常以八九月于此岛上乳产。皮毛可长二分,其皮水不能润,可以御雨。”

  • 宣城郡

    西晋太康二年 (281) 分丹阳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宛陵县 (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以东,宣州、广德、太平、石台以西以北地区。南齐属南豫州。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宣州。大业初改为

  • 壶公山

    即今福建莆田市南壶公山。《新定九域志》 卷9兴化军: 壶公山,“昔有人隐于此,遇一老人引于绝顶,见宫阙台殿,云此壶中日月也”,因名。

  • 朝邑县

    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南五泉县置,属武乡郡。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元和志》卷2同州朝邑县: “以北据朝阪,故以为名。” 隋属冯翊郡。唐属同州,乾元三年 (760) 改名河西县。大历五年

  • 阪泉

    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又《水经·㶟水注》:阪泉水“导源县之东泉。《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即

  • 硝河城

    即今宁夏西吉县东南硝河乡西硝河城。清置固原分州于此。民国初并入固原县。

  • 誓港市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水经·湘水注》:“湘水左合誓口”,即此。《水经注疏》 引 《晏公类要》: “湘江中有四洲,一曰誓洲,誓口盖以洲名。”

  • 萧县

    ①秦置,属泗水郡。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里。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魏属谯郡。西晋又属沛国。南朝宋为沛郡治。北齐天保七年 (556)改为承高县。隋开皇六年 (586) 更名龙城县,十八年 (598)

  • 余杭门

    南宋临安城北门。吴越国称北关门,俗称百官门。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武林路与环城北路相交处。民国初拆除。

  • 永定州

    唐永泰元年(765)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东部。唐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