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砦
亦作太和寨。北宋筑,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金正大三年(1226)升为太和县。
亦作太和寨。北宋筑,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金正大三年(1226)升为太和县。
在今广西上林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 周利江 “在县西南。……东流注合水”。
在今陕西洋县东。《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 (410),“桓石绥因 (卢) 循入寇,起兵洛口”。胡三省注引 《水经注》 称: “汉水过魏兴安阳县,又东至城南, 与洛谷
即今新疆疏附县治托库扎克巴镇。清道光《新疆识略》卷2喀什噶尔:托克萨克“城正西三十里”。1955年疏附县迁治于此”。
唐武德三年(620)置,治所在伏羌县(今甘肃甘谷县)。八年(625)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伏羌县(今甘肃甘谷县)。辖境约当今甘肃省甘谷县一带。八年废,县属秦州。
又作王陂镇。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北七十里黄陂镇。清时设汛。(陂bēi) (1)在江西省宜黄县西南部、黄水河畔。面积27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陂,人口5500。唐末戴姓自虔化(今宁都)县清
即今河北安平县西二十里大子文乡。清于此设子文店堡。
即大溪镇。今四川巫山县西南长江南岸大溪乡。清光绪《巫山县志》卷2:大溪镇在“县西南九十里”。在福建省屏南县东南部。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代溪,人口 1850。以山青水绿名黛溪,
唐初废洮阳县置,属临潭县。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双岔乡。《元和志》卷39洮州临潭县:“广恩镇,在县西一百八十里。”
①三国魏改六安侯国置,为庐江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西晋改为六县。②北宋开宝四年(971)改盛唐县置,属六安军。治所即今安徽六安市。明洪武初废入六安州。1912年废六安州为六安县,属安徽
秦章邯筑,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五里王家附近。北周大象二年(580)始平县尝移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