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名县

大名县

五代汉乾祐元年(948)改广晋县置,为大名府治。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并入元城县。绍圣三年(1096)复置,属大名府。政和六年(1116)徙治南乐镇(今大名县南旧治乡)。金复还故治大街乡(旧府城),与元城县同为大名府治。元至元九年(1272)又移治南乐镇,属大名路。明洪武十年(1377)省入魏县。十五年(1382)复置,为大名府治。治所在大街乡(旧府城)。永乐九年(1411)复移南乐镇,属大名府。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因水患移治今县。


在河北省南部,东临山东省,南临河南省。属邯郸市。面积1045平方千米。人口74.8万。辖6镇、14乡(含1回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大名镇。战国为魏武侯公子元之食邑。秦属邯郸郡和东郡。汉为魏、元城两县地,属魏郡。三国魏元城县改属阳平郡。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析馆陶县西部置贵乡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元城、平邑二县省入贵乡县,魏县省入昌乐县。北周建德七年(578年)贵乡县改属昌乐郡。隋开皇三年(583年)贵乡县改属魏州,并为州治,六年析贵乡县复置元城县,析昌乐县复置魏县,两县均属魏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属魏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元城县省入贵乡县,圣历二年(699年)复置,属魏州。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贵乡县改名广晋县,元城县改名兴唐县,魏州改兴唐府。晋兴唐县复名元城县,兴唐府改广晋府。汉改广晋府为大名府,乾祐元年(948年)广晋县改名大名县,为大名府治。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建为北京。熙宁六年(1073年)大名县省入元城县,绍圣二年(1095年)复置,政和六年(1116年)徙治南乐镇(今县南)。金代大名县徙旧治。蒙古太宗六年(1234年)大名县复徙治南乐镇,宪宗二年(1252年)徙治府城,至元二年(1265年)重治南乐镇,属大名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大名县省入魏县,十五年复置,三十一年徙治元城县城(今大名镇)。永乐九年(1411年)又徙治南乐镇,属大名府。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魏县省入大名县,并徙治今大名镇,属直隶省大名府。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改属大名道,元城县省入。1928年直隶河北省。1940年魏县析出。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9年属邯郸专区。1958年魏县省入。1960年改属邯郸市,次年复属邯郸专区,魏县同年复置。1968年属邯郸地区。1993年划归邯郸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有漳河、卫河、马颊河流经。属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有机械制造、酿酒、化肥、造纸等工业。邯常铁路及106国道、邯大、大和等公路经此。古迹有宋五礼碑、狄仁杰祠堂碑等。


猜你喜欢

  • 岭峤

    即五岭之别称。峤指高而峭之山,五岭之主山均称为峤,如大庾岭称台城峤或东峤。其余又称骑田峤、萌诸峤、越城峤、都庞峤。因此岭南既可称岭峤,亦可称峤南。《新唐书·冯盎传》: “炀帝弑,引其兵逃归。时盗贼多,

  • 沸泉水

    即绛水。又名白水。源出山西绛县西北,西北流至曲沃县东注入浍水。《元和志》 卷12绛县:“绛水一名沸泉水,出绛山东谷,悬流奔壑,一十许丈,西北注于浍。”即“绛水(2)”。

  • 修岭

    又名梅岭。俗呼为秀岭。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6建昌府广昌县 “血木岭” 条下: 修岭 “在县西南六十里,接宁都县界。《旧志》:县西南百二十里有梅岭,与赣州虔化县分界。盖即修岭矣”。

  • 西海州

    南宋景定二年(1261)改海州置,治所在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东海、沭阳、涟水等县及以东之地。后复改海州。

  • 花萼相辉楼

    唐长安兴庆宫的主要楼阁之一。开元八年(720)建。在兴庆宫西南隅,与西边的勤政务本楼相毗邻。宁王宪、申王㧑、岐王范、薛王业府第相望,环于宫侧,唐明皇因题“花萼相辉”之名,取诗人“棠棣”之

  • 临清递运所

    在今山东临清市西南。《方舆纪要》卷34临清州: 临清递运所 “在州西南二里”。

  • 吉家庄

    即今河北蔚县东北六十里吉家庄镇。清乾隆《宣化府志》卷10蔚州:东路有吉家庄。

  • 应元溪

    在今云南元谋县南。《清一统志·武定州》:应元溪“在元谋县南。源出本州虚仁驿,流经马头山入县,县中田亩皆资其灌溉,下流合于西溪河”。

  • 逐象山

    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方舆纪要》 卷110思明州: 逐象山 “在州 (今明江镇) 东。回环甚远,为州屏障”。

  • 汀泗桥市

    即今湖北咸宁市西南二十四里汀泗镇。《清一统志·武昌府二》:汀泗桥镇“在蒲圻县东北七十里。接咸宁县界”。1926年北伐军叶挺部大败吴佩孚军于此,史称“汀泗桥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