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同府置,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北, 内蒙古大青山以南地区。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大同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同府置,治大同县(今市)。辖境约有今山西省宁武县以北、阳高县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以南及包头市以东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复为大同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同府置,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北, 内蒙古大青山以南地区。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大同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同府置,治大同县(今市)。辖境约有今山西省宁武县以北、阳高县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以南及包头市以东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复为大同府。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八十里。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镇远溪洞金容金达长官司。亦称金容金达司。元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属思州宣慰司。明初改为镇远金容金达长官司。
①即今河北满城县东南江城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满城县图:东南有江城。②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三十二里。明设江川驿,崇祯七年(1634)江川县迁治于此。1950年县治迁大街,故此称江城。(1)在广西壮
在今山西天镇县东北三十八里永嘉堡村。《方舆纪要》卷44:“嘉靖三十七年设,万历二年增修,周二里有奇。堡设在边内,与宣镇李信屯相犄角,地广人稀。嘉靖二十八年, 寇由此犯。”明嘉靖中筑,即今山西省天镇县东
又作渤澥。即今渤海及东海部分海域。南朝梁萧统 《文选》 卷7司马相如 《子虚赋》: “浮渤澥,游孟诸。”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作勃澥。裴骃 《集解》: “ 《汉书音义》 曰: 海别枝名也。” 司
在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东北。为十六国西秦都城。据 《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六月,西秦王乞伏乾归由金城 (今甘肃兰州市) 迁都苑川西城。后金城先后被后凉、南凉占领。隆安二年(398) 西
①秦置,属广阳郡。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西汉为涿郡治。三国魏为范阳郡治。西晋为范阳国治。隋属涿郡。唐武德七年 (624) 改名范阳县。②1913年改涿州置,属京兆尹。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1928年直属河
亦作南垭场。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雅镇。
指岭南地区。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后汉书· 马援传》: 建武十九年(43),援率大军攻征侧余部,“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此指今越南北部。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杂志
在今湖北英山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26英山县:皮家店“旧有巡司。元末废”。
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南。《明一统志》卷17广德州:石妇山“在州城东南五十里。众山环绕,中一峰独高,峰之颠有石高二丈许,如妇人状。旧传谢氏女介洁有守,登山化为石,藤萝薛荔,萦绕其上,如衣被之状,独露其面,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