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左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七年(1409)徙治镇朔卫城(今山西左云县)。正统十四年(1449)移云川卫来治,二卫合并改名左云川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治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年)废。永乐元年(1403年)复置,七年徙治镇朔卫城(今山西左云县)。正统十四年(1449年)又移云川卫于此,云川卫并入大同左卫,改左云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七年(1409)徙治镇朔卫城(今山西左云县)。正统十四年(1449)移云川卫来治,二卫合并改名左云川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治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年)废。永乐元年(1403年)复置,七年徙治镇朔卫城(今山西左云县)。正统十四年(1449年)又移云川卫于此,云川卫并入大同左卫,改左云卫。
即铜锣关。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铜锣峡口北岸。《清史稿·地理志》 江北厅: “东: 铜锣峡关,为水路门户。”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北三里。《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三龟山“其形似龟,而首亦具,因名。当中一龟,循其趾而上,弯环有九洞”。南宋末为抗元建城山上。古山名。在今四川省乐山市东。以形得名。南宋德祐初,元将汪
亦名宝鸡山、鸡峰山。即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四十里鸡峰山。《史记·封禅书》:秦文公十九年(前747),“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水经·渭水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壶井。《方舆纪要》卷96长乐县: 壶井山 “在县东六十里,滨海。山垂有一井,状如壶,潮至则咸,潮退则淡。上有岩石耸峻,俯临沧海,名百丈岩。其旁峰峦岩屿,名胜不一。迤东则群山错峙”。
元置,在今四川岳池县西嘉陵江东岸。明改为驿。《方舆纪要》卷68岳池县:平滩驿“在县西七十里嘉陵江滨,西北至府城六十里。旧置驿于此,驿南有平滩桥”。
即今四川若尔盖东南包座乡。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上包座佘湾寨土千户。
即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海国录》东南洋记:“(网巾礁脑)其东南又有万老高、丁机宜二国。”
1946年4月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滦县南部析置,治倴城 (今河北滦南县)。后裁撤。旧县名。1947年由滦县南部析置,治倴城(今河北滦南县驻地倴城镇)。撤销日期不详。
①北周置,属平高郡。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后废。②唐武德九年(626)置,属会州。因乌兰山得名。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唐末废。(1)古县名。北周武帝置,
西魏置,属番和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南二十里焦家庄乡者来坝。隋开皇中废入番和县。《清一统志·凉州府一》 “骊靬废县”条谓“力乾”盖即“骊靬之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