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桥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始建于杨吴,称白下桥。明初称为大中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中桥“在长安街西。即古白下桥”。《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中桥“唐时东门桥也。旁有白下亭,因名白下桥。宋嘉泰四年重建,改曰上春桥。明曰大中桥”。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始建于杨吴,称白下桥。明初称为大中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中桥“在长安街西。即古白下桥”。《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中桥“唐时东门桥也。旁有白下亭,因名白下桥。宋嘉泰四年重建,改曰上春桥。明曰大中桥”。
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5溪处甸长官司: 溪处山在 “在司治 (今县东南石头寨) 西。奇峭延长。民居山上,中有溪涧”。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县境。北宋以后废。
一名留福集。即今河南沈丘县(槐店镇)南七十五里留福镇。明嘉靖《沈丘县志》:“刘虎集,在治(今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南十五里。”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二里。《水经·洛水注》:“洛水之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
①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2海州:北关在“州(治今海州镇)北五里。或云,南宋时筑此,据险戍守,以保障州城。绍兴末,魏胜败金人于北关,是也”。②在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北。《清一统志·台湾府》:
在今广东雷州市西。《清一统志·雷州府》: 武郎盐场 “在海康县西。自廉州府合浦石康海至此泊舟,北通遂溪乐民所。明初置盐课司,崇祯三年裁。今有武郎埠”。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古城。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封鲁恭王子恬为宁阳侯,即此。东汉改为宁阳县。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封鲁共王子恬置,治今山东省宁阳县南。东汉国除,改为宁
北宋置,属福津县。即今甘肃舟曲县西北峰迭城,为戍守要地。清时,设把总驻守。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澂江路。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二十六里龙街。二十年(1283)降为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江川县龙街村。属澂江路。二十年降为县。
在今湖南保靖县西南百里。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