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丙山
亦作大景山。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与小丙山相连。《寰宇记》卷135兴州顺政县:“大景山、小景山,景字本为丙,国讳改之,并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山峻崖南北相对,阔七步。其崖峻削,高百余丈。山衣石发,被于崖际。北有穴,方圆二丈余。其穴有水潜流,土人相传为丙穴。”
亦作大景山。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与小丙山相连。《寰宇记》卷135兴州顺政县:“大景山、小景山,景字本为丙,国讳改之,并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山峻崖南北相对,阔七步。其崖峻削,高百余丈。山衣石发,被于崖际。北有穴,方圆二丈余。其穴有水潜流,土人相传为丙穴。”
即今福建泉州市西紫帽山。《舆地纪胜》卷130泉州 《景物下》: 紫帽山 “郡之前案也。常有紫云覆其顶上”,故名。在福建省晋江市区西北15千米的紫帽镇。海拔518米。常有紫云覆盖,又因山形似古代官帽,故
在今四川广安县西二里。《舆地纪胜》卷165广安军:秀屏山“即军治所倚,峭壁森耸,草木丛茂,宛若屏障,故名”。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开建县:水母塘在“县(今南丰镇)北五里。广十余亩。源出县北十里之雁山,南流入塘。天顺三年,守备王芳等疏城濠,因浚源凿塘以潴水,又自塘凿渠以灌城壕,水常不竭”。
本名蒲津关。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东三十里黄河西岸。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改名大庆关。明时因黄河西徙,关在河东岸,故于今朝邑镇东七里另置新大庆关。1929年分朝邑、华阴二县于此置平民县。1950
隋、唐铁勒十五部之一。在今俄罗斯色楞格河下游以北,贝加尔湖东西地带。《新唐书· 回鹘传·骨利幹》: 骨利幹 “处瀚海北……其地北距,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凡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唐贞观二
①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四望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山高耸,登临可以望远,因名”。②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旧定淮门外。《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凤凰二年(273),杀司市中郎将陈声,
即今广西陆川县西北马坡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陆川县图:西北有马坡墟。
在今四川开县北。明正德 《夔州府志》 卷2开县: 虎爪关 “在县北三里”。
①西汉置,属六安国。治所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寰宇记》卷129寿州霍邱县:“古泉水之阳,故名阳泉。”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移治今霍邱县东北,淠河入淮口附近。南朝宋废。②三国蜀置,属广汉郡。治
在今云南剑川县南。《方舆纪要》 卷117剑川州: 弥沙浪河 “在州南百里白水场,与剑湖水汇而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