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路

夏路

道路名。战国时楚国北经方城,通中原华夏诸国之要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齐使者说越王曰: 楚 “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索隐》 引刘氏云: “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以西为左,故云夏路以左。” 又 《汉书·地理志》 叶县: “有长城,号曰方城。” 此为楚国在其北界沿今伏牛山东北麓所筑之长城。 《水经·��水注》 载: “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 此方城扼伏牛山东北麓长城隘口,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北保安镇附近,当即夏路所出之方城,正当南阳盆地东北方城县伏牛山缺口隘道。


古道路名。战国时期楚国通向中原华夏诸国的交通要道。《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索隐》引刘氏云:“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以西为左,故云夏路以左。”据《水经注·��水》:楚国在其北境,沿今伏牛山东北麓修筑长城,称为方城;在长城侧控扼伏牛山隘口有小城名方城,当即夏路所出之方城,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北,当南阳盆地东北方城县伏牛山缺口隘道。


猜你喜欢

  • 寒林箐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寒林箐“以竹树阴森而名”。

  • 筑口

    在今湖北谷城县东。为筑水 (今南河) 注入沔水 (今汉水) 之口。《水经· 沔水注》: 筑水“又东流注入沔,谓之筑口”。《明史·地理志》 谷城县: “又有筑水,经县治东南,注于汉水,曰筑口。”在今湖北

  • 满撮纳城

    即今西藏错那县。《清一统志·西藏》卫地诸城: 满撮纳城 “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藏语满为门隅,撮纳为湖边、湖鼻。后称错那宗。1960年改设错那县。满撮纳又作错拉、扪磋纳。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

  • 甲河关

    一名甲河口关、夹河关。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南八十里夹河镇。清有把总驻防。

  • 迈号铺

    即今海南省文昌县南二十里迈号镇。清《乾隆内府舆图》:文昌县南有迈号铺。

  • 小沽河

    即古尤水。《左传·昭公二十年》:“姑尤以西。”元于钦《齐乘》卷2“姑尤水”条谓“尤即小沽河”。《清一统志·莱州府一》 “沽河”条下:“自掖县(今莱州市)马鞍山南流,至平度州(今平度市)东七十七里名小沽

  • 子云亭

    在今四川郫县西二十里友爱乡子云村。杨雄字子云,西汉著名学者,郫县人。死葬于子云村,后人建亭。唐刘禹锡《陋室铭》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即此。明建亭于拜台之南,清重建于拜台并建祠。今亭毁而祠存。

  • 乐从墟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北乐从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顺德县图:县西北有乐从墟。

  • 滏水

    上游即今河北磁县滏阳河,下游西汉时东北至今肥乡县西入漳水,北魏前改在古邺城 (今临漳县西南) 东入漳。左思 《魏都赋》 “北临漳滏”,即此。元、明后改流成为今滏阳河。古水名。上游即今河北省磁县滏阳河,

  • 桂阳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桂阳军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平阳县 (今湖南桂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蓝山、嘉禾、临武等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 改为桂阳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桂阳军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