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垣曲县

垣曲县

北宋改垣县置,属绛州。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9年迁治刘张镇 (今垣曲县)。


在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邻接河南省。属运城市。面积 1619 平方千米。人口22.3万。辖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战国魏垣(王垣)邑、阳狐邑。西汉置垣县,治今县东南王茅,属河东郡。东汉改名东垣县,三国、两晋因之。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改东垣县为白水县,治今县东南古城。为邵上郡治;并设清廉县属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白水县为亳城县,又置蒲原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亳城县为垣县,废清廉和蒲原二县入,属绛郡。义宁元年(617年)复置亳城、清廉二县。唐武德元年(618年)为邵州治,五年(622年)废亳城县,贞观元年(627年)废清廉县入垣县,废邵州;垣县改属绛州。龙朔二年(662年)属洛州,乾封二年(667年)复属绛州。天授三年(692年)又属洛州。长安二年(702年)再属绛州;贞元三年(787年)改属陕州,元和三年(808年)还属绛州。五代因之。北宋改垣县为垣曲县,属绛州。《续汉书·郡国志》作“东垣”,注引《博物记》:“(王屋)山在县东,状如垣。”县因此得名。金兴定四年(1220年)改属翼州。元属绛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垣曲县并入绛县,元至元十六年复置垣曲县。明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解州,八年仍属绛州。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3年析县西南部与闻喜、夏县一部成立垣南县,1945年改为康杰县,同年撤销。1947年河南省王屋县第二区划归垣曲县。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9年迁治新城(今县治)。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县以“周围皆山,中垣如曲”,故名。黄河、五福涧河、板涧河、亳清河、允河、西阳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豆类、棉花为主。矿产有煤、铜、铁、铝土、金、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重晶石等。工业有煤炭、采矿、冶金、化工、机械、酿酒、造纸、食品、玻璃等。礼垣铁路和东济、侯焦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中条山森林公园、舜王坪、南海峪旧石器遗址、洪庆观商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济南国

    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改济南郡为国,封刘肥之子辟光为济南王,都东平陵 (今山东章丘市西)。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泰安、长清、肥城、章丘、济阳、邹平等市县地。景帝三年 (前154) 以参与吴楚七国

  • 至乐山

    亦名金灯山。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五里。《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至乐山“在龙游县东(西)五里。清闲处士王朴居之,山谷有颂”。乐山县以此名。旧称金灯山,俗称乐山儿。在四川省乐山市东南。海拔约400米。《

  • 大汾

    即今江西遂川县西南大汾。1934年6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此设大汾政治局(县级)。集镇名。在浙江省临海市东南部、山沿浦两岸。属杜桥镇。人口4650。产稻、柑橘、草席。有眼镜、织布、绳缆

  • 充山

    一作冲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二十五里太湖滨。有巨石突出湖中,名鼋头渚。明洪武《无锡县志》卷2:充山“与独山相对”。

  • 卢家咀

    在今天津市东。清驻守要地,于此设水师营。《清一统志·天津府二》:水师营“在天津县东卢家咀。雍正四年,因天津界海,为福建、浙江、江南、盛京诸省商船出入要隘,建砖城周二里,驻满洲兵于此,以都统等官领之。沿

  • 忽儿海卫

    又作忽鲁哈卫。明永乐七年 (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后改忽鲁爱卫。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依兰旧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属奴儿干都司。十三年改忽鲁

  • 南部县

    南朝梁天监二年 (503) 改南国县置,为南部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南部县。《寰宇记》 卷86南部县: “以地居阆中之南,故曰南部。” 西魏为新安郡治。北周属盘龙郡。隋属巴西郡。唐初属隆州。先天二年 (7

  • 定筰县

    即定莋县,治所即今四川盐源县。《方舆纪要》 卷74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 定莋县 “在卫治南”。

  • 公路城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方舆纪要》卷21临淮县:公路城“在县东。袁术据淮南时所筑”。②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四里。《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地道记》:“有公路城,袁术所筑。”《水经·颍水注》:“颍水又

  • 门岭县

    又称筠岭县。1933年7月江西革命根据地由会昌县南部和寻邬县北部析置,治所在筠门岭圩(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1934年5月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