垟头岩
在今浙江云和县西。《方舆纪要》 卷94云和县: 垟头岩 “在县西十八里,高千余仞”。
在今浙江云和县西。《方舆纪要》 卷94云和县: 垟头岩 “在县西十八里,高千余仞”。
即今内蒙古商都县东南、兴和县北之五台河。《清一统志·牧厂》:希巴尔台河“在(正黄等四旗)牧厂西七里。源出诺诺浑博罗山西平地,北流入查喜尔图插汉池”。
明置,在今广西昭平县东。《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九冲营“其地倚山为险,瑶僮常屯聚于此。万历中,设营戍守”。
①即古东陵川水、紫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之浑河。《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紫河“在和林格尔地。蒙古名五蓝木伦”。上游有二水:北为凉城县之宁远水;南为山西右玉县之兔毛河,二水在杀虎口外,和林格尔县东南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椹县置,属合州。治所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南五十里湛川村。大业初废入扇沙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南合州。贞观八年 (634) 属雷州。天宝元年 (742)废。古县名。
五代闽龙启元年(后唐长兴四年,933)升感德场置,属长乐府。治所即今福建宁德市。《福建通纪·地理志》:“取名合宁川、感德二处也。”宋属福州。元改属福宁州。明初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复属福宁州。
在今云南开远市东。明属阿迷州,于此置土巡检司。
即皖口。今安徽怀宁县东六十里皖水注入长江处。《陈书·高祖纪》: 永定三年 (559) 四月,“遣镇北将军徐度率众城南皖口。…… (六月) 征临川王蒨纣皖口置城栅,以钱道戢守焉”。在今安徽省安庆市西山口
在今天津市和平区西部。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建普陀寺。五十八年 (1719) 易名海光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海光寺毁于炮火。
即折泉水。在今山东五莲县西。《水经·潍水注》: 析泉水 “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径析泉县东,又东南径仲固山,东北流入于潍”。
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南二十五里飞鲤河(旧名苏大溪)上。《清一统志·广德州》:飞鲤桥“在建平县西南二十五里。明嘉靖中建”。明嘉靖《建平县志》:飞鲤桥“俗传运木架桥时,有鲤跃木上,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