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铺
一作迴龙桥市。即今湖南宁乡县西南回龙铺乡。清嘉庆《宁乡县志》卷3:迴龙桥市“在县西三十里”。
一作迴龙桥市。即今湖南宁乡县西南回龙铺乡。清嘉庆《宁乡县志》卷3:迴龙桥市“在县西三十里”。
元升龙英洞置,属太平路。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南龙茗镇。明属太平府。1916年与全茗、茗盈二土州合并,改设龙茗县。元改龙英峒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西南龙茗。属太平路。辖境相当今天等县西南部分地区。
唐南诏前期置,治所在开南城(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三十一里开南)。辖境东抵哀牢山,西至澜沧江,约当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往南直至境外。南诏后期废入银生节度。公元8世纪中南诏阁罗凤置,驻开南城(今云南景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北五里。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605:吊黄楼“因吊山谷而名”。嘉庆《宜宾县志》卷13: 吊黄楼在“治北对江。昔人黄庭坚建,后圮。今为东岳庙。土人犹呼旧名”。《清史稿·曾纪凤
1913年改崇庆州置,属四川西川道。治所即今四川崇州市。1928年直属四川省。1994年改设崇州市。旧县名。1913年由崇庆州改置,治今四川省崇州市城区。1994年撤销,设立崇州市(县级)。
亦作怛罗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江布尔。唐天宝十年 (751),大食国和石国联军大败安西节度高仙芝于此。《新唐书·高仙芝传》: 石国 “王子走大食,乞兵攻仙芝于怛逻斯城”。
“岭” 亦作 “领”,即岭南。唐代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从中原人看来,岭南地区在五岭之外,故名。亦称岭表。《新五代史·南汉世家》: 唐末 “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广南县。永乐元年(1403)迁治今云南昆明市。清康熙七年(1668)废。
①亦作乌溪关。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荆溪县记:“乌溪镇在城东南五十里。”②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乌溪镇。清乾隆《当涂县志》卷6《镇》:乌溪镇“在县东九十里”。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面积4
亦作大汶溪。在今云南绥江县境。《方舆纪要》卷73马湖府平彝长官司:大纹溪在“司治南。又司东十里有小纹溪,二溪俱出乌蒙府界,流入境,水流洄漩,宛如罗纹,俱流注于马湖江”。
在今河北河间市北六里。《晋书·东海王越传》:东瀛公腾镇邺,“携并州将田甄,甄弟兰、任祉、祁济、李恽、薄盛等部众万余人至邺,遣就谷冀州,号为乞活”。《寰宇记》卷66河间县:乞活城,“《郡国志》云:太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