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銮寺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原名空王灵溪寺。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回銮。后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敕名兴国寺。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大殿明间脊檩襻间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午丁未时重建”题记,明清均有修葺。寺内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着元代结构手法。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原名空王灵溪寺。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回銮。后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敕名兴国寺。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大殿明间脊檩襻间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午丁未时重建”题记,明清均有修葺。寺内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着元代结构手法。
南齐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始兴县西七里。寻改为正阶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五十里。东汉为侯国。后复为县。北齐省。
在今广西资源县西北、资江西岸梅溪乡。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全州图: 西北有梅溪口。
在今安徽北部。《方舆纪要》 卷21五河县:沱河 “在县治西北一里。源出宿州东南之紫葶湖,历灵璧、虹县,流入境,又东流,入于淮”。在河南省东端和安徽省北部。《大明一统志》:“沱河在五河县治西北,通虹县(
在今越南同登县东北,广西友谊关之南。《明史·安南传》: 宣德二年 (1427),柳升征安南黎利,“升进薄倒马坡,陷殁”。
①古名不咸山、太白山、徒太山、从太山、白山、太皇山。广义指今辽、吉、黑三省东部和中朝东北部山地的总称,东北——西南走向,包括完达山、穆棱窝集岭、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等;狭义指今吉林东南部
明置,属长乐县。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松下。为长乐之咽喉,福清之门 户。洪武二十年 (1387)移海口镇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96: 嘉靖二十七年 (1548),“倭寇自松下突入海口澳登陆,攻福清之镇
在今河南安阳县北三十三里。《北齐书·神武纪》: 北魏永熙元年 (532),尒朱兆败于韩陵,“高季式以七骑追奔,度野马冈”。即此。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北魏末高欢败尔朱天光于韩陵山,遣高李式追击度野马冈,
即今湖北天门市东南三十六里马湾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天门县东南有马湾场。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南,将军澳屿北约一里。清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 狗沙屿 “鱼名狗沙,此屿最多,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