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郡
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352) 置,治所在长陵城 (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怡魏村附近)。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迁治池阳县 (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属雍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及泾阳、礼泉县地。北周建德中,移治石安县 (今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隋开皇三年 (583) 废。
十六国前秦苻坚置,治长陵城(今咸阳市东北高帝陵)。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移治池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咸阳市和泾阳县、礼泉县。属雍州。北周建德中移治石安县(今泾阳县)。隋开皇初废。
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352) 置,治所在长陵城 (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怡魏村附近)。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迁治池阳县 (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属雍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及泾阳、礼泉县地。北周建德中,移治石安县 (今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隋开皇三年 (583) 废。
十六国前秦苻坚置,治长陵城(今咸阳市东北高帝陵)。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移治池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咸阳市和泾阳县、礼泉县。属雍州。北周建德中移治石安县(今泾阳县)。隋开皇初废。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昌州置,治所在枣阳县 (今湖北枣阳市)。辖境约当今湖北枣阳市及河南唐河县地。唐武德三年 (620) 改为昌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昌州置,治枣阳县(即今湖北枣阳市)。辖境
①在今广东潮州市西。《元和志》卷34海阳县:西津驿“在县西六里”。②在今甘肃岷县西。《方舆纪要》卷60岷州卫:西津驿“在卫西四十里”。清移于岷县西南。《清一统志·巩昌府二》:西津驿“在岷州西南九十里”
亦名得胜场。在今四川成都市东郊牛市口。清嘉庆《华阳国志》卷6:得胜场“即牛市口,治东五里”。区片名。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部。原华阳县德胜场耕牛集市,故名。1936年划入成都市区。有商业和农副产品市场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沁源县(今山西沁源县)。《元和志》卷13:“因州东沁水为名。”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沁州,天宝元年(742)改为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
即今安徽滁州市西关山。《寰宇记》 卷128滁州: “清流关山在县西二十二里。多野生牡丹。” 《方舆纪要》 卷29滁州: 清流山在 “州西北二十二里。亦曰清流关山”。山中段山口有清流关。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置, 属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南洮水西岸。后改为水池县。
①在今江苏吴县西。《清一统志·苏州府一》: 寒山 “本支硎山之支峰,明处士赵宦光隐此,筑小宛堂,后为僧舍。庭前老梅相传宦光手植,芙蓉泉出其旁”。②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十八里。《晋书· 刘遐传》: 东晋建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丽岗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化州有尖岗墟。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尖冈墟在“州北三十里”。
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三十四里麦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通城县东南有麦市。
即今安徽宣州市北水阳江西岸养贤乡 (仁村湾)。清嘉庆 《宁国府志》 卷20: 东北 “安民铺十里至养贤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