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和顺县

和顺县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和顺县。《元和志》 卷13和顺县: “因县东北和顺故城为名。” 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辽州。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省入辽山县,元祐元年 (1086) 复置和顺县,仍属辽州。民国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东邻河北省。属晋中市。面积 2250 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5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义兴镇。战国韩阏与邑,后属赵。秦为阏与邑,属太原郡。北齐置梁榆县,属乐平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名为和顺县,属太原郡。《读史方舆纪要》:和顺故城“在县治东北,或云石勒时所置,后魏废。隋因以名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属辽州。五代因之。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降和顺为镇,入辽山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仍属辽州。金属辽州,明、清俱不改。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0年分置和东、和西二县。1945年复并为和顺县。1949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左权县并入和顺县。1960年复为原制,属晋中地区。1999年属晋中市。地处清漳河上游,潇河、东清漳河、西清漳河、松溪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马铃薯、豆类、莜麦、小麦、高粱、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石英、铜、锰、磷、硫黄、水晶石、冰洲石、云母、白云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阳涉铁路、207国道、榆邢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云龙山、懿济圣母庙、姑岩栈道等。


猜你喜欢

  • 盘马山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29徐州: 盘马山 “相传汉高尝盘马于此。山产铁,汉置铁官,宋置利国驿于山下”。

  • 中京

    ①东晋、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南齐书·明帝纪》:建武二年(495)十二月丁酉诏曰,“昔中京沦覆,鼎玉东迁”。即此。②唐至德二年(757),以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中京。因在东京洛阳和西京凤翔

  • 清居郡

    西魏改新兴郡置,属合州。治所在清居县(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市南部及武胜县西北地。隋开皇初废。

  • 莽张店

    即今河南罗山县南莽张乡。清乾隆 《罗山县志》 卷1 《镇店》: “莽张店,南四十里。”

  • 平桃城

    即虢亭。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三十里南城村。《魏书·高祖纪》:太和十九年(495)五月,“皇太子朝于平桃城”。即此。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古荥东南。《资治通鉴》: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魏主至滑台,“太子出

  • 史城

    ①即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隋开皇中,史万岁讨南中夷爨翫时,度西洱河,驻师于此。《元史·地理志》:异牟寻“迁于喜郡史城”。《方舆纪要》卷117引《滇纪》:“史城即太和县喜�9

  • 渠犁都督府

    唐贞观中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尔勒市西,孔雀河以东地区。贞元中废。

  • 香河县

    辽置,属析津府。治所即今河北香河县。因香河水而名。北宋宣和四年 (1122) 改为清化县。金复名香河县,属大兴府。元属漷州。明洪武十年 (1377) 废,十三年 (1380) 复置,属顺天府。民国初属

  • 回舍镇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东回舍镇。《清一统志·正定府二》:回舍镇“在平山县西二十里,有土城。明嘉靖二年筑,周二里,外有濠”。

  • 笼丛山

    即砻丛山。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笼丛山在 “县西南百五十里。其南属绩溪县界。峻壁崇关,宣、歙阨塞处也。明正德间,姚源盗起,官军于此防戍,丛山关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