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和川镇

和川镇

①唐置,属雅州。在今四川天全县。《新唐书·地理志》: 雅州有和川镇。五代后蜀于此置碉门安抚司。宋置碉门砦。《舆地纪胜》 卷147雅州:碉门砦,“ 《皇朝郡县志》 云: 荣经县之和川镇,即今之碉门砦也”。

②即今山西安泽县北和川镇。民国 《岳阳县志》卷4: 和川镇 “距城九十里”。


(1)古镇名。唐置,即今四川省天全县。为“雅州四镇”之一。《太平寰宇记》雅州:管和川、夏阳等羁縻州四十六,“和川三十七州”。经此之路名和川道,乃西入吐蕃要道。(2)今镇名。在山西省安泽县北部。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和川,人口 3020。取沁、蔺两河在此交汇之意,亦名合川。北魏为义宁县治,隋为和川县治。1949年属安泽县四区。1953年设和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罗云乡并入。地处黄土沟壑区。产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有农机修理、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古安公路经此。古迹有金建麻衣寺塔。


猜你喜欢

  • 万州千户所

    明洪武七年(1374)置,属海南卫。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后废。

  • 渠搜县

    西汉置,属朔方郡,为中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之南。一说在今达拉特旗西北黄河南岸。东汉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自朔方东转,径渠搜县故城北。” 北魏太和二年(478) 复置,属代名郡,

  • 白沙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岛西北。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白沙屿“屿之周围皆有轻白粉沙,故名”。

  • 天山县

    ①唐贞观十四年(640)置,属西州。治所在今新疆托克逊县东北。《旧唐书·地理志》:天山县“取祁连山(按:指天山)为名”。贞元中陷入吐蕃。②金大定十八年(1178)置,为净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

  • 东乌岭关

    明置,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北三十里,接翼城县界。《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东乌岭关“宣德四年(1429)置巡司于此”。清雍正七年(1729)裁。

  • 奉化山

    即今浙江奉化市南奉化山。《元史·五行志》: 至元六年 (1340) “五月甲子,庆元奉化州山崩”,即此。《方舆纪要》 卷92奉化县: 奉化山在“县东南五里。周三十里,有数山相联络”。

  • 雁洋墟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雁洋镇。清光绪 《嘉应州志》 卷4: 雁洋堡在 “城东南六十里。东界大埔县”。

  • 太义镇

    即今山西长治县南太义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移同知驻此。古镇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南。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同知驻此。

  • 中峰寺

    又名乾明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南宋范成大《吴船录》:“至中峰寺,院有普贤阁,四环十七峰绕之,背倚白崖峰。”《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乾明寺“自华严至寺五里。初名中峰寺,后改乾明。前后有八

  • 越栅

    唐筑,在今河南郾城县境。《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一年 (816) 九月,“李光颜、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丁亥,光颜又奏,拔石、越二栅”。在今河南省郾城县。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光颜、乌重胤攻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