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义县
亦作义和县。隋大业十二年 (616) 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威远县东北。《元和志》 卷33和义县: “以招和夷僚,故以和义为名。” 唐武德元年 (618) 改属泸州。贞观八年 (634) 改属荣州。元和十三年 (818) 徙治今自贡市东河家场 (一说内江市南龙门场)。北宋乾德五年 (967) 废入威远县。
古县名。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置,治今四川省富顺县北何家场。属资阳郡。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
亦作义和县。隋大业十二年 (616) 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威远县东北。《元和志》 卷33和义县: “以招和夷僚,故以和义为名。” 唐武德元年 (618) 改属泸州。贞观八年 (634) 改属荣州。元和十三年 (818) 徙治今自贡市东河家场 (一说内江市南龙门场)。北宋乾德五年 (967) 废入威远县。
古县名。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置,治今四川省富顺县北何家场。属资阳郡。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崇德至顺治年间,清廷先后将蒙古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赉特四部编分为十扎萨克旗,共为一盟,隶理藩院。会盟地定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哲里木,故名。盟境约当今内蒙古兴安盟、哲里木盟大部
即今广东阳春市东北春湾镇。《明史·地理志》 阳春县: “北有思良巡检司,后废。” 旧名黄泥湾司,1912年改为春湾圩。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二里。《水经·洛水注》:“洛水之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
一名覆蓬山、中峨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南。晋干宝 《搜神记》 卷1: “前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
①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大台街道办事处。平绥铁路(今京包路)有大台支线经此。②在今河南沁阳市东。《方舆纪要》卷49怀庆府河内县:大台“在府城东。光武遣王梁击赤眉于此”。
在今湖南益阳市东南二里。《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龟台山“山形似龟。相传吴鲁肃驻兵于此”。
在今浙江武义县西。《方舆纪要》 卷93武义县: 铜釜山在 “县西三十里。群山环列,至为阻险。正统间,括寇起,居民结寨于其上,曰铜釜寨”。
唐置,属演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北部。后废。
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淮河畔。《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四年 (957),“帝 (指周世宗) 驰至荆山洪”。胡三省注: “即梁武帝筑堰之地。”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淮河岸边。五代周显德四年(957年)周世
金置,属郏城县。即今河南郏县西北二十五里黄道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