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周公庙

周公庙

①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清一统志·兖州府》: 周公庙 “在曲阜县东北三里故鲁太庙之墟。宋大中祥符时,追封周公为文宪王,重建新庙。真宗亲为之赞,立石庙中,春秋委官致祭,历代因之。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幸鲁,回銮至兖州,特命恭亲王长安、礼部尚书介山往祭,御制碑文,勒石庙庭”。

②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关外定鼎南路东侧。是为祭祀周公而兴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周公姓姬,名旦,为周文王第四子。因其封邑在周,故名周公。文王死后,周公全力辅佐武王治理国家,攻灭商纣,建立西周王朝。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又代成王管理国家,亲自率兵东征,平定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叛乱,稳定了周朝的统治; 同时分封诸侯,制礼作乐,为建立西周王朝的典章制度,发展祖国的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周公还继承武王遗志,与召公奭一起,在洛水之滨营建洛邑,并带领重兵常年在此镇守东方。直到他临死时,还嘱咐把他的遗体葬在成周。可见周公与洛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周公庙自隋末营建以来,历代香火不绝。明万历年间重修后,清代又多次重修。现为洛阳都城博物馆所在地。


(1)又称元圣庙。在山东省曲阜市旧城东北周、汉宫殿旧址上。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武王克商,多赖其力,封于鲁。因留佐武王,由长子伯禽就国。武王崩,成王尚在襁褓,周公摄政,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制礼作乐,天下大治。薨后谥曰元,用天子礼附葬文王之侧,鲁国建太庙奉祀。鲁灭,庙遂废。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为文宪王,重修周公庙。后历经增广,面积达75亩,殿庑近30间。大门名棂星门,木构,四重斗栱,四根柱顶各有琉璃烧制的天将像一尊。门内东西石坊各一座,东题“经天纬地”,西书“制礼作乐”。后有达孝门、成德门、元圣殿。元圣殿面开五间,绿瓦覆顶,彩绘梁柱。殿中神龛有周公、伯禽及金人塑像。庙内现存自宋迄清历代碑刻多块,著名的有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御制御书《文宪王赞》及清代《金人铭》碑等。(2)在陕西省岐山县城北7.5千米处。三面环山,北有凤凰山,东为凤凰堆,相传是《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之地。南面是谷口,《诗经》“有卷者阿”即指此。庙始建于唐代,现存为清代晚期建筑,有姜嫄殿、周公殿、召公殿、太公殿、山门、庑廊、戏台等组成。内有唐宋以来的历代碑刻数十通,其中以唐大中二年(848年)敕赐润德泉答诏和凤翔节度使崔琪奏状、谢表刻石和韩愈、苏轼题诗为最佳。庙周有楸、柏、槐、杨等高大树木,有的相传是汉、唐所植。1986年至今,先后维修姜嫄殿、周公殿、召公殿、戏楼等建筑,并整理绿化了庙内环境。附近发掘有西周古城址。


猜你喜欢

  • 林虑县

    东汉延平元年 (106) 改隆虑县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建安十七年 (212) 改属魏郡。三国魏属朝歌郡。西晋属汲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废入邺县。太和二十一年 (497) 复置

  • 永镇关

    在今云南云县南五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永镇关“在云州南五十里,为往来各土司路。前有四十八道水,深箐茂林,五六十里皆阴翳泥淖。明于此设关,有堡城门,委员戍守,为边隅重地”。

  • 万安街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万安镇。清道光《休宁县志》卷1:万安街在“县东五里, 长三里”。

  • 秀州塘

    俗称官塘。在今上海市金山县西南。自枫泾镇东流至今金山县(朱泾镇)折向北流,今下游已为大、小泖港,然后流入黄浦江。《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华亭县:秀州塘“自浙江嘉善县而东,经府西南六十里之风泾镇,又东十

  • 刺马儿刚等处招讨司

    元置,属吐番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境。后废。

  • 周阳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史记·孝文本纪》:西汉文帝元年 (前179),“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正义》 引 《括地志》: “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绛县西。另说

  • 清化郡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巴州置,治所在化成县 (今四川巴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平昌、通江等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巴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清化郡。乾元元年(758) 又改为

  • 铁山堡

    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 铁山堡 “嘉靖二十八年筑,万历二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嘉靖中为寇残毁,复加修葺,遂以铁山名之”。

  • 贵阳县

    1913年改贵阳府置,为贵州省会。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1941年改设贵阳市。1913年置,治今贵州贵阳市。1941年改名贵筑县,移治今贵阳市南花溪镇。

  • 利州东路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分利州路置,治所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南部、营山、平昌以北,陕西秦岭以南,宁强、勉县以东的汉中盆地一带。此后屡有分合。蒙古中统元年(1260)废。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