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澂铜柱
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二十里板石镇境原天文台旧址。为珲春至岩杵河要道。清光绪十二年(1886),吴大澂与沙皇俄国巴拉诺夫在沙草峰南竖立土字界碑时,在第八记号处立铜柱。柱高12.15尺,宽3.03尺,上刻吴大澂手书篆字共四行五十八字:“光绪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澂,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奉命会勘中俄边界,既竣事,立此铜柱。铭曰:‘疆域有志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二十六年(1900),沙俄入侵珲春时,将铜柱毁为两段,迁至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博物馆。
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二十里板石镇境原天文台旧址。为珲春至岩杵河要道。清光绪十二年(1886),吴大澂与沙皇俄国巴拉诺夫在沙草峰南竖立土字界碑时,在第八记号处立铜柱。柱高12.15尺,宽3.03尺,上刻吴大澂手书篆字共四行五十八字:“光绪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澂,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奉命会勘中俄边界,既竣事,立此铜柱。铭曰:‘疆域有志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二十六年(1900),沙俄入侵珲春时,将铜柱毁为两段,迁至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博物馆。
即今贵州绥阳县西北黄鱼乡。《清一统志·遵义府》 “中堡铺” 条下: 又有 “黄鱼硚铺”等,皆戍守处。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西三十二里梅槐桥村。民国 《湖北通志》 卷38: 梅槐桥“旧系木桥。康熙中易以石。同治中重修”。
即今广西苍梧县治(龙圩镇)。古戎城县治此。《清一统志·梧州府》:戎墟镇“即故戎城县治。距县(今梧州市)十五里。宋熙宁四年省入苍梧,即今地。本朝嘉庆十三年移同知驻此”。1952年移苍梧县治此。
即今江西贵溪县城西南西溪。《方舆纪要》卷85贵溪县 “芗溪” 条下: “ 《志》 云,须溪在县治西南。源出福建光泽县界之太源官山,经火烧山北,又北流历夏南乡,合三十六水,至中坑渡而入芗溪。其合处曰须口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7凤阳府: 画山 “山有木,枝如杨柳,可用为画,故名”。②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103静江府: 画山 “在阳朔县北。苍壁丹岩,望之若屏然”
故址在今马尔代夫之马累。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北溜,地势居下,千屿万岛。舶往西洋,过僧伽刺傍,潮流迅急,更值风逆,辄漂此国。候次年夏东南风,舶仍上溜之北。”公元13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时曾经此。史籍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双门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两峰并峙,纡回二十余里。东接衢州,北连玉山,远望如双门。往来常、玉二邑者必取道于其下”。
1935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淳化、栒邑二县析置,治正嘴村(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十里原乡境内)。取“赤化淳化”之义。同年10月撤销,改置淳耀、赤水二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5年2月由陕西省淳化县北
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南。《清一统志·太平府二》: “黄盖墓,在繁昌县西南四十里。有渡曰黄墓渡。”
北宋熙宁八年 (1075) 改穰镇为堡, 属秦州。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十五里。金复改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