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先秦国名。亦名句吴、攻吴。姬姓。始祖是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初居江南梅里(今江苏无锡市东南三十里),后迁都吴(今江苏苏州市)。至春秋后期,国力强盛,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一度攻破楚国,其子夫差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并北上与晋争霸。其时有今江苏、上海市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公元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

②五代时十国之一。唐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据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天复二年(902)被封为吴王,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公元937年为南唐取代,共历四主,三十六年。


古国名。姬姓。据载周太王之子太伯(泰伯)、仲雍为使其弟季历能继王位,南奔而建吴国,又称勾吴、工吴。初都蕃离(一作梅里,今江苏无锡市东南),后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市)。其地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及安徽、浙江两省的部分地。春秋后期,国力强盛,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大败楚兵,一度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北纪南城)。其子夫差时,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然后率兵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与晋国争霸。公元前473年为越国所灭。


猜你喜欢

  • 大台山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大台山在“县(今城关镇)西北二十里。趾削顶平,雄秀甲于封内,亦名五峰山。宋靖康间,女真入犯,居民多避兵于此”。

  • 隐静山

    又名五华山、五峰山。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南十五里。以山腰建有隐静寺得名。传为南朝梁杯渡禅师栖隐地。唐李白有 《送道隐禅师还隐静寺》 诗。《元丰九域志》 卷6繁昌县有隐静山。《舆地纪胜》卷18太平州: 隐静

  • 汭口镇

    北宋置,属铅山县。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汭口。《清一统志·广信府二》:汭口镇“在铅山县(治今永平镇)西北三十里。宋淳熙中设驻泊巡司,洪武十三年裁。今有汭口仓”。

  • 鹘岭

    在今陕西山阳县南六十里。南宋与金以此为界。《舆地纪胜》 卷189金州: 鹘岭 “在上津县。防遏商州来路,地极险要”。《清一统志·郧阳府》:鹘岭 “绍兴十六年和好成,割鹘岭关外韦驮坪为界。《府志》,岭在

  • 永安郡

    ①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属晋州。治所在永安县(今山西霍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市及洪洞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北魏永安中改新兴郡置,属肆州。治所在定襄县(今山西定襄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忻

  • 塔塔玛河

    又作他他马河、塔他玛河。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 北部。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库页岛东海岸有 “他他马河”。光绪 《吉林通志》 卷23库页岛之水: “塔他玛河,出塔塔玛山东麓,东流入海。其西即

  • 巴儿思阔

    亦作巴儿思渴。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人物略》:“阿思打纳西为巴尔思阔。”

  • 延陵县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北新平堡。东汉废。②西晋太康二年(281)析曲阿县延陵乡置,属毗陵郡。治所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南三十五里延陵镇。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属江都郡。

  • 永济河

    在今江苏淮安市南十里。《明史·地理志》 山阳县:“西南有永济河,万历九年开,长六十五里,亦谓之新运河。”《清一统志·淮安府一》:永济河“上自窑湾,下合通济闸,长四十五里。今淤。《河渠考》:万历十年,督

  • 东黄寺

    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北。为清顺治八年(1651)敕建,名普静禅林,是活佛脑木汗驻锡之所。后因寺西又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西黄寺,普静禅林遂称为东黄寺。该寺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