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
春秋时宋邑。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南五十里吕梁集。《左传》:襄公元年(前572),“秋,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即此。西汉置吕县。
春秋时宋邑。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南五十里吕梁集。《左传》:襄公元年(前572),“秋,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即此。西汉置吕县。
即春秋时周解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洛阳县:“有大解城。”
西汉高祖五年 (前202) 以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置,治所在六县 (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十一年 (前196) 徙治寿春县 (今寿县)。文帝七年 (前173) 废。十六年 (前164) 以
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谷城县:干汊河在“县西南三里。或以为即汛水也。……今故流渐堙。汉江水涨,则干汊河与古洋河相通,水落则干,因名”。
①唐先天元年(712)改箕州置,治所在辽山县(今山西左权县)。《元和志》卷13仪州:“因州东夷仪岭为名。”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左权等县地及河北涉县北部地区。天宝元年(742)改乐平郡,乾元元年(
①秦置,属恒山郡。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西汉改置上曲阳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复名曲阳县,属中山郡。治所即今河北曲阳县。隋开皇六年(586)改名石邑县,次年又改名恒阳县。唐元和十五年(820)复
又名博罗树。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北二十五里桲椤滩。清于此设外委驻守。
简称明正土司。清康熙五年 (1666) 改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置,属雅州府。治所在打箭炉 (今四川康定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康定、丹巴、雅江、九龙及道孚等县地。宣统三年(1911) 改流。
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元丰九城志》卷6:平阳县有大凑山。《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大凑山,“《旧经》云, 出银矿。当其盛时,炉烟蓊然,上接云汉,烹丁纷错,商旅往来辐辏,因以为名”。
在今四川巫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69大宁县: 绣墩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形如墩,顶平旁峻,惟一径可通。昔人尝避兵其上”。据光绪 《大宁县志》 卷1载: 县北徐家坝亦有绣墩山,“上有石城曰绣墩城,
即今江西赣州市西南黄金。《方舆纪要》 卷87赣州府赣县: 黄金税课局 “在府西。相近曰大壶税课局。府东又有社富税课局,俱明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