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和县
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同和郡。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宣政元年(578)改名和政县。
古县名。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治今甘肃省岷县东北。属同和郡。宣政元年(578年)改为和政县。
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同和郡。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宣政元年(578)改名和政县。
古县名。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治今甘肃省岷县东北。属同和郡。宣政元年(578年)改为和政县。
在今台湾省宜兰县南。《清史稿·地理志》 台北府:“苏澳门”等“并在宜兰县南,俱入于海”。
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青海。唐代称波州大池。唐樊绰 《蛮书》 卷6: “大池绕山,长二十余里,波州废地在池东南隅。”
一名神山岭。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化大岭。《寰宇记》 卷169儋州洛场县: “浴泊石神在昌化县 (治今昌城镇) 西北二十里。石形如人帽,其首面南。侧有桔、柚甘香,云不可携,去即黑雾暴风骇人。池中
在今安徽萧县东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29萧县: 姬村湖 “又东五里曰姬村泊。明万历中,议引运艘自灵壁双沟,由睢水历永固、姬村诸湖,至徐州九里沟,出小浮桥”。
又名明越山。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69重庆府巴县: 逾越山 “在府西七十里。其峰峻拔,高出众山,因名”。
水名。在今河南新密市西,双洎河上源支流。《诗经· 郑风 · 蹇裳》: “子惠思我,蹇裳涉溱。”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即今四川、甘肃境内之白龙江。《尚书·禹贡》: “西倾因桓是来。” 《水经·桓水注》: “ 《地理志》 曰: 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者也。《尚书》又曰: 西倾因桓是来,马融、王肃云: 西治倾山,惟因桓
一作阿剌诺尔。元时对今青海玛多县西扎陵湖和鄂陵湖的统称。《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河源火敦脑儿“群流奔辏,近五七里,汇二巨泽,名阿剌脑儿”。即今青海省玛多县西鄂陵、扎陵二湖。《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
一作许落市。在今湖北云梦县北十四里陈里村。《宋史·地理志》 德安府云梦县:“绍兴七年移治仵落市。十八年复旧。”在今湖北省云梦县北。南宋绍兴七至十八年(1137—1148)为云梦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