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阳山
①一名三姑山。即今安徽黟县东北三十里三府尖。黟山主峰之一。《方舆纪要》卷28黟县:吉阳山“今名三姑山。高三百三十仞,周三十里,有三峰鼎峙。吉阳水出焉”。
②一名吉山。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南。《元和志》卷27吉阳县:“因县北吉阳山为名。”
①一名三姑山。即今安徽黟县东北三十里三府尖。黟山主峰之一。《方舆纪要》卷28黟县:吉阳山“今名三姑山。高三百三十仞,周三十里,有三峰鼎峙。吉阳水出焉”。
②一名吉山。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南。《元和志》卷27吉阳县:“因县北吉阳山为名。”
①在今江西乐安县南。《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乐安县: 鹿角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群峰高耸,参差并峙,形如鹿角”。②在今贵州平坝县南十里。《明一统志》 卷88平坝卫: 鹿角山 “石峰耸立,形如鹿角”。
在今陕西华县西。《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韩建“拥通、沂、、济、韶、彭、韩、陈、覃、延、丹十一王至石堤谷,尽杀之”。胡注:“石堤谷,在华州西。”
今山东聊城市。《宋史·地理志》 博州:“宋淳化三年河决,移治于孝武渡西。”《方舆纪要》卷34聊城县“古聊城”条:“旧有土城,宋淳化间筑。洪武五年甃以砖石。”
①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以东之地为东土。《尚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国语·郑语》:“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注:“东土,陕以东也。”②佛教徒称中国为东土,盖对印度而言,
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十七里严关乡。《方舆纪要》卷106严关:“汉归义越侯严出零陵,下漓水,定越建功,故以严为名。或曰:关当隘路而可畏也。”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灵川、兴安之间,两山蹲踞, 中容一马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营州。治所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以阳华岩为名。后属道州。文明元年(684)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705)复名江华县,迁治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东南十里。元属道州路。
①元时对卢沟河的俗称。即今河北永定河。《明史·河渠志五》:“《元史》名卢沟曰小黄河,以其流浊也。”②指旧黄河。在今安徽西北部。《明史·地理志》颍州:“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于河南,由陈州合颍,径太和县,
武义江支流。在今浙江武义县东北、金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3武义县:八素溪“出县北八素山,流入金华县境,为松溪之上源”。
①即今辽宁大石桥市西北东昌堡。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9海城县:牛庄城“西南曰东昌堡”。②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牛庄镇北。《清太祖实录》卷7: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辽阳既下,其辽东之三河、东胜、
一作棠。春秋楚邑,后入吴。在今江苏六合县北。《史记·刺客列传》: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即此。古邑名。又作棠。春秋楚邑,后属吴。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