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河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境之霍林河。《清一统志·科尔沁》:合河“蒙古名和尔。自扎鲁特左翼之北,东流入境,经左翼西北三百三十里,又东经右翼西一里,又东经右翼前旗、后旗地,入因沁插汉池”。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境之霍林河。《清一统志·科尔沁》:合河“蒙古名和尔。自扎鲁特左翼之北,东流入境,经左翼西北三百三十里,又东经右翼西一里,又东经右翼前旗、后旗地,入因沁插汉池”。
东汉永和六年(141)置,治所在东冶县(今福建福州市)。东汉永和六年(141年)置,治东冶县(今福建福州市)。属会稽郡。废年不详。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方舆纪要》 卷115教化三部长官司: 波些山在 “司 (治今县西南旧城)西四十里。孤峰秀削,冠群山之上”。
一作托索尔。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岸。清乾隆《西域图志》卷13伊犁西路:托萨尔“在图斯库勒南岸,塔玛噶西十五里”。
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治所在重庆府(今四川重庆市)。辖重庆、夔州、绥定三府,忠、酉阳两直隶州,石砫直隶厅,相当今四川万源、达川、武胜、铜梁、江津以东地区。(1)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康熙八年(16
在今湖北阳新县东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33兴国州:凤山洞“在永兴县东八十五里。《唐地理志》云,有凤山监。今有上、下白砂二寺”。《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凤山洞“相传南唐主李煜尝屯兵于此,依山筑城,今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元至元朝就丞相托克托故宅改建,初名崇国寺 (北寺)。明宣德四年 (1429) 改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 (1472) 改称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 修缮后,改
即盱水。今江西临川市之抚河及南城县南之旴水。
西汉置,属辽东郡,为西部都尉治。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南大亮甲村。《后汉书·安帝纪》:元初二年(115)八月,“辽东鲜卑围无虑县”。唐李贤注:“有医无闾山, 因以为县名。”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
即汤源县。在今河南鹤壁市东南六里故县村。《新唐书·地理志》 作 “荡源县”。
即今河北清苑县 (南大冉) 南温仁镇。明嘉靖 《清苑县志》 卷1有温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