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司州

司州

①三国魏通称司隶校尉部为司州。西晋始正式定名,治所在河南尹(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辖境相当今山西永和、汾西等县以南,沁水、阳城等县以西,陕西黄河、华山以东,河南卢氏、栾川、汝阳、新郑等市县以北及河北邢台市、任县、鸡泽、丘县、馆陶以南,河南滑县、濮阳、范县以北地。永嘉末废。十六国后赵石勒复置,石虎改为洛州。东晋永和中复置司州。北魏改为洛州。太和十七年(493)复为司州。东魏天平初改为洛州。西魏改为司州。北齐复为洛州。

②东晋侨置司州于徐县(今江苏泗洪县南)。此后或侨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或侨治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襄阳)。永和十二年(356)桓温收复河南地,还治洛阳县,后没于前秦。淝水之战后又还治洛阳县,隆安中没于后秦。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置司州于虎牢(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南朝宋景平元年(423)陷于北魏。

③东晋义熙十二年(416)置,治所在虎牢(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辖境相当今西起河南灵宝市,东至中牟县;北起古黄河,南至卢氏、临汝、新郑等县市及开封市西南地。北魏泰常八年(423)改为豫州。

④十六国汉刘渊置雍州,镇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后改为司州;后赵石虎置司州,镇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前秦、后秦置司州,镇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⑤南朝宋元嘉末侨置,治所在悬瓠城(即今河南汝南县)。北魏皇兴中改为豫州。

⑥南朝宋泰始中置,寄治义阳郡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省大洪山以东,澴水以西,应城、黄陂以北地。北魏正始元年(504)改为郢州。

⑦南朝梁天监三年(504)置,治所在南义阳郡(今湖北孝感市北)。《梁书·武帝纪》:天监三年八月,“魏陷司州,诏以南义阳置司州”。即此。七年(508)十月废。寻复置,移治安陆郡(今湖北安陆市)。史称南司州。后废。

⑧北魏天兴中置,治代都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统近畿诸郡。太和中迁都洛阳后,改名恒州。

⑨北魏太和十七年(493)自平城迁都洛阳,改洛州为司州。东魏天平初迁都邺县,复改为洛州。

⑩东魏天平元年(534)自洛阳迁都邺,改相州为司州。北周建德六年(577)灭北齐,复改为相州。


(1)三国魏通称司隶校尉部为司州,西晋始定为正式名称。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西晋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石楼山、霍山以南、沁水以西,河南省濮阳、卫辉、朱仙镇以西、外方山以北及陕西省黄河、华山以东,山东省冠县、莘县,河北省邢台、任县、鸡泽、丘县、馆陶以南等地。永嘉后废。(2)东晋侨置,治徐县(今江苏泗洪县南)。此后或侨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或侨治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永和十二年(356年)还治洛阳县,寻没于前秦。淝水之战后又还治洛阳县,隆安中没于后秦。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置司州于虎牢(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没于北魏。(3)十六国汉刘渊改雍州置,治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后赵石虎亦置,治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4)南朝宋元嘉末侨置,治悬瓠县(今河南汝南县)。北魏献文帝改为豫州。(5)南朝宋泰始中置,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省大洪山以东,倒水以西,应城市、武汉市黄陂区以北地区。梁大通二年(528年)改名北司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南司州。北周平北齐改名申州。(6)北魏天兴中置,治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太和中改名恒州。(7)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自平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旧置洛州于洛阳,至是改为司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孟津、登封、禹县等市县。东魏天平元年(534年)迁都邺,复改为洛州。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攻取洛阳,又改为司州,寻陷入高齐,又改为洛州。(8)东魏天平元年自洛阳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旧置相州于邺,至是改为司州。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复改司州为相州。


猜你喜欢

  • 定阳郡

    东魏兴和四年 (542) 置,属汾州。治所在平昌县 (今山西介休市)。辖境约相当今山西介休市、灵石县境。北周改介休郡。(1)北魏延兴四年(474年)置,治定阳县(即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吉县。

  • 神护关

    在今云南盈江县北部,苏典东北十二里勐戛山麓。明万历二十二年 (1594) 云南巡抚陈用宾筑,为腾越八关之一。在今云南省腾冲县西北猛卡山上,为通往缅甸要冲,明腾越八关之一,清初设有公署,驻兵戍守。

  • 三尖观

    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七十里。清有千总驻守。

  • 城月水

    即今广东遂溪县西南城月水。《清一统志·雷州府》 “武乐水” 条内: “城月水,源亦出螺冈,东流合武乐水,由库竹港入海。”

  • 安远砦

    ①北宋天禧二年(1018)置,属秦州。即今甘肃甘谷县西北安远乡。熙宁八年(1075)废为镇,后复为砦。《宋史·宁宗纪》: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九月,“壬子,程信及夏人攻巩州不克,信引兵趋秦州。丙辰

  • 托什干河

    一作托什罕河。即阿克苏河西源。在今新疆阿哈奇、乌什县北,东南流至阿克苏市南名阿克苏河。《清一统志·乌什》:托什干河“在乌什西。源出乌成库什岭,东流四百里许经乌什城北分支流南出为托噶尔玛河,又东会呼木阿

  • 贾葛潭

    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东南贾葛村。《方舆纪要》卷15广平府永年县: 贾葛潭 “在府 (今永年县东南城关镇) 西二十里,受邯郸西山之水,下通滏水”。

  • 化隆县

    ①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②西魏废帝二年(553)改石城县置,属浇河郡。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元和志》卷39廓州化城县:“因境内有化隆谷,故名

  • 江门镇

    亦作冈门镇。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0合江县:江门镇“在县西南。路通遵义。万历中,杨应龙叛,合江令募兵扼江门以拒之”。即此。在四川省叙永县北端。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

  • 上明城

    在今湖北松滋县北三十六里老城镇西。《晋书·桓冲传》:东晋太元二年(377),荆州刺史桓冲上疏曰:“南平孱陵县界,地名上明,田土膏良,可以资业军人。在吴时乐乡城以上四十余里,北枕大江。”于是移镇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