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兰山
一名都卢山。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南二十里。《十六国春秋辑补》卷64:夏赫连定胜光二年(429),“畋于阴槃,登岢兰山,望统万城而泣”。即此。《元和志》卷3:百泉县“可兰山,一名都卢山”。
一名都卢山。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南二十里。《十六国春秋辑补》卷64:夏赫连定胜光二年(429),“畋于阴槃,登岢兰山,望统万城而泣”。即此。《元和志》卷3:百泉县“可兰山,一名都卢山”。
亦作派尾墟。即今广东博罗县东北泰美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博罗县东北有派尾墟。
在今吉林安图县西南长白山之白头山东侧赤峰附近。《长白山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池深而圆,形如荷盖,因名园池。”《清史稿·地理志》 安图县:“西二百里布尔瑚里有天女浴池碑,土人呼园池。”今园池面积约四
又称平通铁路。即关内外铁路通州支线。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修筑,从北京东便门至通州 (今通县)。全长22.8公里。从北京市昌平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全长805千米。1972—1977年建,198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洒洞山“在司 (今洪州镇)西南。下有泉,曰洒洞泉,亦名神泉。明初俞海克蛮贼于此”。
宋大理改大厘赕置,属首府大理地区。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元改喜洲。大理前期改南诏大厘赕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喜洲。元初改为喜州,寻废。
①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清萨英额《吉林外纪》卷2:“伊通河,以河得名。”清光绪八年(1882)于此置伊通州。②河名。又作益褪河、一秃河、一统河、伊屯河、伊敦河。为松花江支流。源出吉林伊通满
即今四川岳池、武胜二县境之街子河,为嘉陵江支流。《寰宇记》 卷138岳池县: 岳安山,“岳池之水出焉”。《清一统志 · 顺庆府》: 岳池水,“ 《旧志》: 岳池水源出姜山,流三十五里至岳池县城东,转南
一名新桥。唐贞观十一年(637)建,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东北。《元和志》卷6陕县:大阳桥“在县北三里。贞观十一年,太宗东巡,遣武侯将军丘行恭营造”。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大阳津下游、河南省陕县西北黄
在今四川青神县东南。《明一统志》卷71眉州:伍渡山“在青神县东一十里”。《方舆纪要》卷71青神县:五渡山“水径山下,绕流屈曲,渡处凡五,因名”。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司城。明属嶍峨县,置巡司于此。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