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翠山
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 叠翠山 “群峰稠叠,青翠可挹,三江皆会其下”。
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 叠翠山 “群峰稠叠,青翠可挹,三江皆会其下”。
又称涑水。黄河支流。即今山西西南部涑水河。《左传·成公十三年》: “入我河曲,伐我涑川。”杜预注: “涑水出河东闻喜县,西南至蒲坂县入河。”古水名。即今山西省西南部涑水河。《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
1949年置,属吉林省。治丰满街(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大丰满)。1951年12月划归吉林市管辖。1953年3月撤销,并入吉林市。
在今福建福安市东南双岩。《方舆纪要》卷96福安县:双岩岭在“县东南百二十里。宋建炎间,韩世忠讨建‘寇’范汝为,尝屯兵于此”。古山名。在今福建省福安市东南。南宋建炎间,韩世忠与范汝为战,尝屯兵于此。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底马撒军民宣慰使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马都八 (今缅甸莫塔马)。辖境在今缅甸萨尔温江入海口一带。正统以后废。
即今与雅砻江合流后至云南巧家县西一段金沙江。唐樊绰 《蛮书》 卷2: “蜀忠武侯诸葛亮伐南蛮,五月渡泸水处,在弄栋城北,今谓之南泸。” 唐代总名泸水,但又分为东泸、西泸、南泸。东泸又名诺矣江,即今雅砻
金置,属三水县。在今陕西旬邑县东南。(1)在湖北省浠水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60平方千米。人口20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泉,人口8.8万。清代称丽文镇,民国时改丽拱镇,后因有一清泉改今名。1949
在今四川汶川县(威州镇)西南四十里飞沙关。一说在北川县西北禹里羌族乡。《三国志·蜀书·秦宓传》:“禹生石纽,今之汶山郡也。”《续汉书·郡国志》广柔县刘昭注:“《帝王世纪》曰:“禹生石纽。县有石纽邑。”
1914年改靖安县置,属奉天省洮昌道。治所在白城子 (今吉林白城市)。1929年直属辽宁省。1950年改名白城县。
故地在今非洲索马里之朱巴河口一带。《明史·外国列传七》:“行步,亦与木骨都束接壤。永乐中,尝入贡。其地户口不繁,风俗颇淳。郑和至其地。”
①亦名长乐寺。后名永福寺。在今四川三台县西门外半里牛头山下。唐杜甫有《上牛头寺》、《望牛头寺》诗。②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二十里樊川北。《清一统志·西安府四》:唐贞元六年建,内有四季柏,形如张盖,四时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