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关
在今湖北红安县北。《方舆纪要》卷76黄安县:双山关在“县北百里。《志》云:关距木陵关十里,北抵光山县界。两岸万仞,一窦九折,怪石欲堕,惊涛如雷,过其下者虽勇夫健儿未尝不逡巡色变,盖诸关中之至险者。今有巡司”。
在今湖北红安县北。《方舆纪要》卷76黄安县:双山关在“县北百里。《志》云:关距木陵关十里,北抵光山县界。两岸万仞,一窦九折,怪石欲堕,惊涛如雷,过其下者虽勇夫健儿未尝不逡巡色变,盖诸关中之至险者。今有巡司”。
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南毕郭镇。清道光《招远县志》卷3《坊市》:毕郭集“在城东南四十里。南通莱阳,东通栖霞”。
即浪卡子宗。今西藏浪卡子县。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纳, 鼻也。城形如之, 土色白,故名。”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金川县北庆宁乡(旧名茹寨)。
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六年(410),夏赫连勃勃败后秦将姚寿都于清水城,“略阳太守姚寿都弃城走,勃勃徙其民万六千户于大城”,即此。
明代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元代译称纳里速,宣政院在西藏地方置乌思藏纳里速宣慰使司。明代撤宣政院建制,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以管理前、后藏地区; 洪武六年 (1373) 遣使往阿里招降,八年 (1375) 置
即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镇。为高山族平埔人马之遴社。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1:马之遴社“离府治四百里”。清为马芝堡,又名鹿港半堡。日本占领期间设鹿港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鹿港镇。
即今新疆疏附县治托库扎克巴镇。清道光《新疆识略》卷2喀什噶尔:托克萨克“城正西三十里”。1955年疏附县迁治于此”。
①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山海经·北次三经》:“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北魏于此置白马关。②亦作扑马山。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辽史·地理志》:祖州有“
在今江西铅山县 (河口镇) 东南鹅湖山北麓。南宋淳熙二年 (1175),朱熹与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祐十年 (1250) 始建书院,朝廷赐名 “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
唐筑,在今陕西陇县西。《新唐书·地理志》 陇州汧源县:“贞元十三年筑永信城于平戎川。”唐贞元十三年(797年)建,在今陕西省陇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