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山

双山

①在今山西永和县东南。《寰宇记》卷48永和县:双山“在县东二十里,二山各高千余尺,峰岩秀异,因名双山”。

②在今四川铜梁县东南。《舆地纪胜》卷159合州:双山“在巴川县南五十里。相传渔者纲得二石,其一飞去,其留者因即山筑屋而宝祠之,石埋土中,其可见者高不盈尺,广尺有三寸”。《元史·王守诚传》:至正间,“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文德斩其首,得怀中帛旗,书曰南朝赵王。贼党闻之,遂焚劫双山”。即此。

③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大定府》 引《贵州通志》:“两峰屹立道旁,如双阙然。”山下有双山镇。


集镇名。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西北部、长江中一小岛上。属港区镇。人口500。为原双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因隔夹江南岸有巫山、长山得名。产稻、蔬菜。特产鲥鱼、刀鱼、��鱼等。有冶金、电子、机械和纺织等厂。附近有渡江纪念碑。有客轮与江南相通。


猜你喜欢

  • 小安国

    亦作东安国、小国。都喝汗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魏书·康国传》 有小安国。《资治通鉴》:唐显庆四年(659)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百二

  • 凉伞铺

    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三十里。《明史·朱燮元传》: 天启三年 (1623),讨奢崇明之乱,“与(秦) 良玉兵会,进攻永宁,击败奢寅于土地坎,追至老军营、 凉伞铺, 尽焚其营。 寅被二遁,

  • 栗洲

    即烈洲。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烈山下。宋《景定建康志》 卷19: 烈洲,“伏滔 《北征赋》 亦谓之栗洲,上有小山,其形似栗,因名之”。

  • 三顾山

    在今江西泰和县南。《南齐书·高逸传》:始兴人卢度“隐居西昌三顾山,鸟兽随之”。《清一统志·吉安府一》:三顾山“在泰和县南五十里,正当县治。三峰秀特如相顾状。下有洗马池,相传为郭子仪遗迹。……又宋徽宗时

  • 安业县

    ①唐武德三年(620)析江宁、溧水二县置,属扬州。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武德八年(625)并入归化县。②唐万岁通天元年(696)置,属商州。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乾元元年(758)改名乾元县。古县名。武

  • 秃河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巴拉嘎尔高勒。《清一统志·乌珠穆沁部》:秃河“在右翼东南四十一里。蒙古名葫芦古尔。源出克什克腾东北三百十里,名阿尔达图河,西北流,入右翼境,为葫芦古尔河,又北流,入阿达可池”。

  • 石匣沟

    即古参合陂。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北西沟门南。

  • 大牙墟

    亦作大芽圩、大衙圩。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大衙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电白县有大衙圩。清道光《电白县志》卷8:大牙圩“在县(治今电城镇)西五十里”。

  • 东平舒县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即今河北大城县。东汉属河间国。西晋为章武国治。北魏改为平舒县。《水经·浊漳水注》:枝渎“又东径东平舒县故城南。代郡有平舒城,故加东”。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大城县。属勃海郡。

  • 三角涌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南三峡镇。据林兴仁主修《台北县志》说:“附近为大嵙崁溪、横溪、三角涌溪,三川汇口之处,地呈三角形,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