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藏四如
即乌思藏四如。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全境建置名。吐蕃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军政区域称为如(意为翼、部),共四个,约当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地区。
即乌思藏四如。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全境建置名。吐蕃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军政区域称为如(意为翼、部),共四个,约当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地区。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小龙坎东八里,嘉陵江南岸。1939—1946年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周恩来、董必武等在此工作,1945年8月,毛泽东来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住此。1961年定为全国
①指今菲律宾群岛和加里曼丹岛一带。元大德《南海志》卷7:“东洋佛坭国管小东洋。”②指我国台湾岛及琉球群岛、日本一带。见明张燮《东西洋考》卷9及《舆地全图》。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南四十里。《明一统志》 卷88普安州: 得都山 “一名白崖,产雄黄、水银”。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万古镇。居民分居万古沟两侧,称西万古、东万古。民国《重修滑县志》卷6:“东万古,距城五十里”;“西万古,距城五十里。”(1)在河南省滑县东南部。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
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雄州置,治所在保昌县 (今广东南雄县)。以河北路有雄州,故名南雄。辖境相当今广东南雄、始兴二县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南雄路。清嘉庆十一年 (1806) 改南雄
即天生城。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天城乡流水村天城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3谓:“相传昭烈驻兵于此。”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道州路置,属湖广行省 (后改布政使司)。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洪武九年 (1376) 改为道州。明洪武元年(136
亦作固尔扎。又名金顶寺城。即今新疆伊宁市。《清一统志·伊犁》: 宁远城 “在伊犁河北,惠远城东南九十里。地名固勒札”。
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南三十五里。当湘水右岸。道通衡阳县。1917年湖南护法军与北洋军在此激战,零陵区副司令黄岱牺牲。
亦名寺头镇。北宋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寺前镇。《清一统志·同州府二》 引《县志》:“寺头镇在县东南四十里,即寺前镇。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城,名曰遵义堡。”(1)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