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藏
旧时西藏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思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
旧时西藏地区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四部。卫藏指前后藏,即元明乌思藏、乌思,清代译作卫藏。有时又合称阿里、藏两部为藏,卫、康两部为卫,故总称西藏全境为卫藏。
旧时西藏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思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
旧时西藏地区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四部。卫藏指前后藏,即元明乌思藏、乌思,清代译作卫藏。有时又合称阿里、藏两部为藏,卫、康两部为卫,故总称西藏全境为卫藏。
①北宋庆历三年(1043)置,属德顺军。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南十字路附近。金属水洛县。后废。②明置,属广宁卫。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北三十里中安满族镇。明《万历武功录》卷10《卜言台周列传》:“喻成功将
唐贞观七年(633)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次年废入三溪县。
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南三十里西河镇。产煤。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2《乡镇》有西河南镇、西河北镇。(1)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西南部。面积194.7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西河村,人口 2760
即曲沭城。在今江苏新沂市西。《梁书·武帝下》:普通五年(524)十月,裴邃等“攻魏建陵城,破之。辛已,又破曲木”。又作曲沐城。在今江苏省新沂市东南。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裴邃等攻魏,破曲木,即此。
从今北京市西南琉璃河站 (今属房山区) 向西北至周口店。长15.2公里。为卢汉铁路支线。清光绪十八年 (1892) 动工修筑,次年建成。
1913年由东南路道改置,属吉林省。治延吉县(今吉林延吉市)。辖境约当今吉林张广才岭、松花湖以东,蛟河、敦化、和龙、龙井、图们、珲春以北,黑龙江海林、牡丹江、绥芬河三市以南地区。1929年废。1914
唐西域国名,都城在迦底真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新唐书·西域传》:中曹“居西曹东,康之北。王治迦底真城”。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秦始皇陵东侧三里处。1974年春村民打井时发现。据发掘得知,这是一个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武士俑、陶马与真人、马大小相似,总数有六千多个,可谓阵容强大。1976年又在一
即今湖南常宁县西三十里官岭镇。清光绪《湖南通志》 卷1常宁县图: 县西北有官厅。
北周天和三年(568)置,属严州(后改西宁州)。治所在邛部县(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辖境相当今四川越西、甘洛等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治邛部县(今四川越西县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