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卧龙山

卧龙山

①亦名龙冈。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古城 (元上都城) 北。《明史·地理志》 开平卫: “西北有卧龙山。” 清乾隆《口北三厅志》 卷2: 卧龙山 “旧开平城北三里。元上都北枕龙冈,即此山也”。

②即今浙江绍兴市城区西隅府山。《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 卧龙山,“府治据其东麓,越大夫种所葬处”。《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 卧龙山,“今府治踞其东麓,山阴县治踞其南麓”。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更名兴隆山。

③在今浙江宁海县东。《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卧龙山在 “县治东南一里。山势蜿蜒如龙偃卧。一名应家山”。

④在今福建长汀县治北隅。明 《寰宇通志》 卷47汀州府: 卧龙山 “在府治北,为郡主山。偃卧如龙,一名无境山”。嘉靖 《汀州府志》 卷2: 卧龙山“在府治后。环城四面皆平田,就中突起一山,屹然不与群阜相属,如龙之盘屈而卧,故名”。

⑤在今福建永定县北。《方舆纪要》 卷98汀州府永定县: 卧龙山在 “县治西北。蜿蜒如龙,县之主山也”。

⑥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卧龙山 “在襄阳县南十里,下有习家池”。

⑦在今四川奉节县东五里。《方舆胜览》 卷57夔州: 卧龙山 “在奉节县,有武侯祠及寺观,有泉,极清冷”。唐杜甫 《上卿翁请修诸葛庙》 诗云: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1982年在此出土武侯祠、八阵台、杜甫诗碑等文物。

⑧又名九龙山、安东山。在今四川剑阁县东二里。《寰宇记》 卷84普安县: 卧龙山 “其山盘围周布,号卧龙山,高百丈”。《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卧龙山 “在普安县东二里。盘围府城,因名卧龙山”。

⑨在今甘肃武都县北。《明一统志》 卷35巩昌府: 卧龙山 “在阶州治北。一名北山”。


(1)在四川省梓潼县城西15千米。传诸葛亮在此安营扎寨,曾赞此山如南阳卧龙岗,故名卧龙山。以山顶的千佛崖造像著称。有3窟40余龛,大小佛像368躯,除一龛为明末重刻外,均系唐贞观八年(634年)所凿造。造像刻于一墩方形大石四面壁上,造型优美,雕技精湛。千佛崖有“唐贞观八年七月十四日”题署的《阿弥陀佛并五十二菩萨传》碑刻造像题记一通,记述了佛教东传的史实和造像缘由、数目及造像人姓名等。(2)即“龙冈(1)”。


猜你喜欢

  • 空泠峡

    ①一名空舲峡。在今湖北秭归县 (剪刀峪) 西北。《水经·江水注》: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

  • 称海等处宣慰司

    元武宗时置,属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称海城 (又名镇海城),在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 (科布多) 东南德勒湖西南。辖境相当今蒙古国西部唐努山以南,科布多河、扎布汗河流域。至治三年 (1322) 废。不久

  • 岩昌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铜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东南。贞观八年 (634) 属容州。唐末废。

  • 射戟台 (臺)

    在今江苏沛县。《方舆纪要》 卷29徐州沛县 “射箭台” 条下: 射戟台 “在南门内西偏,相传吕布射戟处”。

  • 芙蓉驿

    ①宋置,在今广东英德市南二里。明改置浈阳驿。②明置,在今广东韶关市东。《清一统志·韶州府》:芙蓉驿“在曲江县南。宋景祐中建浈阳馆,在湘江门外, 明洪武中改置芙蓉驿。弘治中,迁于津头庙下。顺治十二年又迁

  • 东凉亭

    元世祖时所置行宫,又称只哈赤八剌哈孙(意为渔城)。在上都东南五十里(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北白城子古城)。至元十三年(1276)置达鲁花赤,延祐二年(1315)改置尚供总管府,隶上都留守司。明初府废,仍置为

  • 缅山

    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北界,与西乌珠穆沁旗东汗乌拉苏木东南一带山地。《辽史·圣宗纪》: 开泰二年 (1013) 四月,“丙子,如缅山”。太平三年(1023) “五月,清暑缅山。…… (七月) 赐缅山名曰永

  • 南楼岭

    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与赣、湘两省交界处。《清一统志 ·武昌府一》: 南楼岭 “在通城县东南四十里,接江西南昌府义宁州界”。

  • 惠济县

    1949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杨忠县改名,治仁风镇 (今山东济阳县东北仁风镇)。1950年5月撤销,并入惠民、济阳、商河三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9年由杨忠县改名。治今济阳县仁风镇。1950年撤销

  • 王坪村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建东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