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
在今陕西千阳县城东二里。《方舆纪要》卷55汧阳县: 卧虎山 “以山岩蹲峙而名”。
在今陕西千阳县城东二里。《方舆纪要》卷55汧阳县: 卧虎山 “以山岩蹲峙而名”。
①指今吉林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之上下两江口。一在安图县西南,为大沽江注入二道江处,称为上两江口,即今两江镇;一在今吉林靖宇县东北,头道江与二道道江合流处,为下两江口,今两江口村。民国《桦甸县志》卷2:“二
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南象湖山。明嘉靖 《漳平县志》 卷2: 象湖 “在感化里。薮泽半亩许,泉混,泥深无底,视若田然。相传昔有象奔过此,遂沉不起,因名”。《明通鉴》: 正德十二年 (1517),“詹师富等据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 一百十里。《舆地纪胜》 卷192剑门关: 清虚山 “在故临津县北三十里。有寺号华藏,岩峦奇秀,有洞穴”。
元至元八年(1271)改甘肃路置,后属甘肃行中书省。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民乐、临泽、高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青海祁连县等地。十八年(1281)置甘肃行中书省于此。明洪武五年(137
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六冲河。《明史·地理志》 毕节卫七星关后千户所:“有七星关河,亦曰可渡河,源出四川乌撒府,即北盘江上流,七星关在其上,下流入云南沾益州界。”
1912年改萨拉齐厅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 (萨拉齐镇)。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绥远道。1928年属绥远省。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撤销,并入土默特旗及包头市。旧县名。19
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马坊。即唐马坊,先置于九成宫苑外,后移于此。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大林镇。清于此设大莆林汛。日本占领期间改设大林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林镇。
南朝梁侨置,属霍州。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境。北魏以后废。
即宾瞳龙。在今越南中部南境藩朗。《元史·占城传》: “官军获谍者曰: ‘国主实在鸦候山立寨,聚兵约二万余,遣使交趾、真腊、阇婆等国借兵,及征宾多龙、旧州等军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