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王国置,都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景帝四年(前153)徙庐江王为衡山王。武帝元狩初,衡山国除,以旧名改衡山王国为庐江郡。
又作浿丘、沛丘。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左传》庄公八年(前686),“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杜注:“博昌县南有地名贝丘。”古邑名。又作浿丘、沛丘。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左
春秋时秦都。在今陕西凤翔县南三里豆腐村。《史记·秦本纪》: 德公元年 (前677),“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即其地。战国时孝公于此置雍县。
古名高华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花屿“横直里许”。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称:虎井屿转而南,为花屿、草屿,“二屿相连,澎山无草木,二屿颇有,故以花草名”。
即今四川乐至县东南回澜镇。清道光 《乐至县志》 卷5: 倒流镇 “距城五十里”。光绪 《乐至县志》 卷2: 咸丰十年 (1860),“八月,张逆 (指白莲教首领张子总) 窜县南倒流镇,知我有备,乃绕过
元初改德顺州置,属巩昌路。治所即今甘肃静宁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下: 取 “边塞安静宁辑之义也”。辖境相当今甘肃静宁县及庄浪县部分地、宁夏隆德县部分地。明属平凉府,辖境相当今甘肃静宁、庄浪
①北宋淳化五年 (994) 置,属上元县。即今江苏江宁县东淳化镇。明清设巡司于此。②金置,属博兴县。在今山东博兴县北四十里。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东部、宁镇山脉西端。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
南朝梁改安沂县置,为建陵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西北。隋属永平郡。唐初属藤州,贞观八年(634)为燕州治。十八年(644)复属藤州。二十三年(649)废。古县名。南朝梁改安沂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
在今陕西勉县西。《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即此。
清光绪五年 (1879) 改阳万土州置,属百色厅。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北百峰乡。1913年改为恩阳县。清光绪五年(1879年)以阳万州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西。1913年废州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