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
又名见子陵。西汉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三辅黄图》 卷6: 南陵 “在霸陵南,故曰南陵”。
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陕县与渑池县界崤山上。崤有二陵,南陵为夏后皋之墓地;北陵是文王避雨处。
又名见子陵。西汉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三辅黄图》 卷6: 南陵 “在霸陵南,故曰南陵”。
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陕县与渑池县界崤山上。崤有二陵,南陵为夏后皋之墓地;北陵是文王避雨处。
元改唐崖长官司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三十五里唐崖司镇。元末明玉珍改为宣抚司。
明上林、忻城二县境红水河(泥江)两岸八个村寨之总称。《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周安堡”条:“八寨者曰思吉、曰周安、曰古卯、曰古蓬、曰古钵、曰都者、曰罗墨、曰剥丁,后又益以龙哈、布咳为十寨。其地东达柳
即今福建南靖县西北水潮。清有千总驻此。
北魏孝昌中置,属襄州。治所在舞阴县(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西魏属广州。隋开皇初废。十六国后秦姚兴置,治舞阴县(今河南泌阳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求和于秦
在今吉林通榆县东南青龙泡屯。清光三十年 (1904) 初置开通县于此。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2: “开通县原治哈拉乌苏,是年十月移治七井子。” 即此。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东回舍镇。《清一统志·正定府二》:回舍镇“在平山县西二十里,有土城。明嘉靖二年筑,周二里,外有濠”。
①古地名。又称陕陌。在今河南陕县西南。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此为界。《公羊传 · 隐公五年》: “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 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即此。②战国魏邑。后属秦。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东
明代西藏地名。元代宣政院在乌思藏置十三万户,于乌思地区 (前藏) 置六万户中伯木古鲁万户最强,元末逐渐取代萨迦地方政权。明沿元制,洪武八年 (1375) 诏置帕木竹巴万户府,永乐四年(1406) 晋封
即今湖南岳阳市东北路口镇。旧属临湘。洪宪元年 (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临湘县南有路口。
在今陕西富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7鄜州:江家川“在州西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