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阳镇

南阳镇

①北宋置,属流江县。在今四川渠县东北李馥乡北南阳滩处。

②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南阳镇。《清一统志·济宁州》: 南阳镇 “明隆庆初,新运河成,自谷亭移建于此,为往来津要。本朝设守备及管河主簿驻此”。


(1)在江苏省启东市中部、协兴河两岸。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6.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2600。曾名南杨村,后改南阳村。1949年为合丰乡,1957年南胜、南兴、晋丰、烈士四乡并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5年置南阳镇。2000年永和乡并入。产小麦、玉米、棉花、蚕茧等。有轻工、建材、工艺等厂。江大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大丰市中南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2200。初名芦荡集,1925年成街市后改名南阳集。1931年改称南阳镇。1942年设南阳乡,1949年为南阳镇,1958年属大道公社,1959年改名南阳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复置镇。主产稻、小麦、棉花等。特产大蒜。有机械、制衣、棉纱、食品脱水等厂。设麦芽生物工艺研究所。黄海公路、通白公路经此。通航运。(3)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钱塘江南岸。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5000。相传以始垦者惠南、惠阳兄弟名字得名。1950年为南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为乡,1985年置镇。1992年赭山镇并入。地处平原,偶有小丘。产稻、络麻、油菜籽、淡水鱼。特产花边、萝卜干。有轻纺、印染、化工、建材、蔬菜加工等工业。公路通城区。赭山美女坝为观钱江潮之胜地。(4)在福建省上杭县北部。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沙下坝,人口970。地处县境南部,故名。原属长汀县三平区,1958年设南阳乡,同年改公社。1988年置镇。产稻、甘薯、木材。有硅铁厂和水电站。有公路接深山公路。1930年毛泽东曾率红四军驻此,纪念地有红军军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旧址、龙田书院。(5)在福建省寿宁县东部、赤溪上游。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2740。处南山之阳,故名。1949年设南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为县东部农贸集市中心。周围地势较高,富林木资源,产松、杉、毛竹。还盛产茶叶、油桐、油茶、油菜籽等。有竹木加工、制茶、粮油加工等厂(场)。有公路接枫湖公路。(6)在山东省微山县西北部。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1.2万。以境内南阳湖得名。1949年为凫山县两城区南阳镇,1953年改为微山县八区。1957年建南阳镇,1958年成立南阳公社,1965年又改为南阳区。1969年复为南阳公社,1984年改置镇。主产小麦、稻。水产资源丰富,渔业捕捞和养殖并举。湖产有鱼、虾、芦苇、苦江草、芡实、菱角等,另有野鸭、家鸭和中草药。有造船、食品、绣花等厂及建筑、渔业捕捞公司。有汽船通济宁、鱼台。(7)在湖北省兴山县西部。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河,人口920。因所处河段又称南阳河,镇依河名。1985年置镇。2000年湘坪乡并入。境内柑林密布,为县内柑橘重要集散地。有农具、砖瓦等厂。十兴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阳泉亭、棋盘亭等。(8)在湖南省耒阳市东南部。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田螺心,人口 2100。旧时境内有古寺南阳庙(1958年拆毁),镇以庙名。建国初属耒阳县七区。1956年建南阳乡,1958年属夏塘公社。1961年从夏塘析出,为南阳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5年盐沙乡并入。主产稻,并产甘薯、小麦。煤矿资源丰富。省属南阳煤矿驻此。有耒南铁路专线。西南3千米淝江口为耒水航运重要港口。公路交通发达。(9)在湖南省湘阴县中西部。面积21.6平方千米。人口1.4万。因境内南阳围得名。镇人民政府驻南阳渡,人口 1380。1961年置南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置镇。盛产稻、棉花、鲜鱼。有化工、农机、砖瓦、篷布加工等厂。有集贸市场。公路通县城。有客货码头。(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东部。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3万,98%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南阳街,人口 1700。以南星、凤阳、南阳合并得名。1950年属永淳县,1952年属横县。1958年属邕宁县,称东方红公社。1959年改为南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产稻、甘蔗、花生等。有酿酒、食品、木器加工、农机等厂。邕灵公路经此。(11)在陕西省扶风县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910。杨姓始居乔山之南,名南杨。后谐音南阳。1956年设南阳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为县粮油主产区之一。北部有林场。有水泥制品、大理石加工等厂。有公路接天扶公路。古迹有六朝石刻造像碑、南北朝千佛碑、唐代经幢等。(12)在甘肃省宕昌县东部。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阳,人口 1300。以来、杨两姓得名,后谐改今名。北周为阳宕县治,隋为良恭县治,宋为良恭镇。1954年为南阳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置镇。盛产党参、红芪。为县东部农贸集市。白临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伏羌县

    唐武德三年(620)改冀城县置,又于县置伏州,治所即今甘肃甘谷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陕西卷下:“伏羌县制伏氐羌之义也。”八年(625)州废,县属秦州。至德后没于吐蕃,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复置

  • 伯阳县

    北魏置,属清水郡。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水经·渭水注》:苗谷水“南出刑马山,……东径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盖李耳西入,往径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古县名。北魏置,

  • 北司州

    ①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置,治所在湖陂城(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后废。②南朝梁大通二年(528)改郢州置,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南司州。南朝梁大通二年(528

  • 十八盘口

    在今河北赞皇县西。《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十八盘口“在县西十八盘岭下”。

  • 乐乡镇

    北宋于乐乡县故城置,属长林县。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双河镇北乐乡关。

  • 东洋河

    即东阳河。在今河北抚宁县西。清光绪《抚宁县志》卷1:阳河一名洋河,“又有水自营北之峪门口来者,西流径三水头庄北绕流而南,此里人所称东洋河之水道也”。

  • 亚东

    今西藏亚东县,为藏印度交通要隘。清光绪十九年(1893)中英《藏印度续约》规定亚东开为商埠。二十年(1894)置亚东关。1960年与帕里宗合并设亚东县。

  • 宿军城

    十六国后燕、北燕时辽西重镇。曾为平州治。故城即今辽宁北镇县。《资治通鉴》: 东晋元兴元年 (402),“高句丽攻宿军,燕平州刺史慕容归弃城走”。十六国后燕、北燕时辽西重镇。在今辽宁省北宁市。曾为平州治

  • 老洲头市

    即今安徽宿松县南老洲头。清时地属江西湖口县,有千总驻防。

  • 华谷

    在今山西绛县东南二十里陈村峪附近。《水经·涑水注》:“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周书·韦孝宽传》:北周建德五年(576),“孝宽为行军总管,围守华谷以应接之”。即此。